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蒿里行》-精选课件(公开).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悲痛之感和对无辜百姓惨遭屠戮的怜悯之情。 思考:“生民百遗一”这一句同上下文之间有什么关系? (1)上文从死亡之多著墨,而这裏却从生者之少落笔,两相对照,更见战争给人民群众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对社会生产力所造成的严重破坏。 (2)从章法上看,这一句还有为结句「念之断人肠」抒发感情蓄势的作用。 诗的後半,一唱三叹,反复咏叹死亡之多、生者之少以及破坏之严重,决非夸大其辞,而是历史事实。诗人在他後来发布的<军谯qiáo令>中曾经这样写道:「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指中原地区)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我凄怆伤怀」。 当然,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曹操在「运筹演谋,鞭挞宇内」、以战争手段兼并群雄、统一北部中国的过程中,也屠戮过无辜的百姓。因此,我们历史地肯定他「念之断人肠」这种哀悯生民涂炭的思想感情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他的阶级局限。? 全诗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十句 写汉末以来军事豪强的混战和割据。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1)前四句是第一层,首先,写当年关东诸军联兵讨伐董卓和诗人参加讨卓联军的心志。 (2)「军合」六句为第二层,再一抑,转写诸郡起兵以後所出现的情况。 结 构 第二部分,诗末六句, 概括地描绘出军阀混乱所造成的严重社会後果,抒发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思想感情。 (一)“ 汉末实录 ” 艺 术 特 色 (二)“古直悲凉” 1、浑厚质朴,不加雕琢。 2、慷慨悲凉,富于同情心。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植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 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曹植生平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 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 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 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 有《曹子健集》 创作情况 对诗歌的贡献 发展了五言诗。 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 送应氏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写作背景 《送应氏》共两首,是曹植早期的代表作。应氏指应玚,建安七子之一。建安十六年(211)初,草植被封为平原侯,应玚为平原侯庶子。同年七月间,曹植随曹操西征马超,应玚作为曹操的属僚,也当随同在军。这次西征从邺城出发,取道洛阳,并曾在那里做过短暂的停留。大约到达洛阳未多久,应玚奉命为五官将文学,不得不离开曹植北上,投奔 留守在邺的五官中郎将曹丕,曹植在送行之际,便写下了这首表达别离友人的情意。 关于这首诗,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中曾做过详细的分析,他指出这首诗 中的游子应当指“应玚”,也就是说,曹植此诗是代应玚立言,从应玚地角度写作。 送别诗:代游子抒发怀乡别土之情 题材 (一)前十句:“望”,写洛阳的残破,也写出百姓的灾难。 (二)后六句:设想应氏还归汝南途中的荒凉。 层次 (一)个人情感与特定历史事件相结合。 (二)写景富有层次感。以洛阳为中心由近及远地展开的,做到层次分明而又虚实相生。 (三)描写上能准确地把握对象的特点 艺术 总 结 1、了解建安风骨的含义。 2、了解曹操、曹植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3、会背

文档评论(0)

小米兰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