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辛亥革命.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组织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2.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比如社会生活、社会经济方面有关民生问题的政策和措施的内容及其影响,可与中共十七大“和谐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相联系,突出当今社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的热点问题。 【样题】 孙中山在同盟会政治纲领中指出,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两人共同关注的问题是 (  ) A.民族问题 B.民权问题 C.民生问题 D.民主问题 【解析】 依据“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可知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结合“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可知胡锦涛强调的也是民生问题。 【答案】 C 变式·预测 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下列与民生问题相关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②南京临时政府“鼓励人民兴办实业” ③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④摆在当今社会建设更加突出位置的是民生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兴办实业与民生有关,故①②正确;结合中共十七大相关时政热点分析,③④评述也正确。 【答案】 D 1.(2009·广东单科·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一项特别规定,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当时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本题选D。 【答案】 D 2.(2009·广东单科·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解析】 拖着三尺长的辫子,说着之乎者也,这与民国初年的剪辫子、大力推行移风易俗相矛盾。故本题选C。 【答案】 C 3.(2008·全国文综卷Ⅱ·15)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  )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解析】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革命派与维新派都追求民主政治,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分歧主要在于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和目标上,即暴力与改良、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差异。A、D两项为两派的共同点;B项为革命派的主张,维新派没有提及;答案为C项。 【答案】 C 4.(2008·上海历史卷·27)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  )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意:专制是树的下部,立宪在树上部,中间是断开的,两者截然分开。 【答案】 C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 一、从“输入式”到“内爆式”的革命 自1895年兴中会策划广州起义开始,革命党人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从策略上分析,其失败的关键是采用“输入式”革命。 1.“输入式”革命及其类型 所谓“输入式”革命,即革命党人从海外输送人员、饷械回国策动起义。它又可分为两个类型: (1)“半输入式”即若干革命党人从海外归国,主要依靠会党或其他力量起事。萍浏醴起义就是这类的典型。1906年,同盟会员刘道一从日本回到湖南,联络会党,在萍刘醴地区掀起了一场拥兵数万人的反清大起义。在“半输入式”革命中,如果把广大会党群众和其他力量比作“薪”,那么革命党人从海外输入的就只是火种,就地取“柴”,乘势点燃。属于这种类型的还有庚子惠州起义、华兴会长沙起义和光复会浙皖起义等。 (2)“完全输入式”即革命党人在海外组织起义的基本队伍,再潜回国内,在某一预定地点发动起义,具有短促突击的性质。黄花岗起义就是这类的典型。同盟会抽调革命党人中的精英作为起义的中坚力量,由香港潜赴广州发动起义。在“完全输入式”革命中,革命党人输入的不仅是火种,而且还要输入“柴薪”,但能够输入的“柴薪”数量毕竟有限

文档评论(0)

118l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