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语言的性质》-精选课件(公开).pptVIP

《第四章语言的性质》-精选课件(公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语言的性质 1、语言的社会性 2、语言的全民性 * *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性 一、语言和社会互相依存。 1、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只有人类社会产生了,才会出现人类,也才能产生语言。 这一部分我们将在语言的起源一章中讲到。 (一)语言离不开社会 2、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例: 远古:渔猎业、畜牧业发达 上古:农业开始占优势 中古:手工业、商业发展起来 近现代:现代工业蓬勃发展 远古:甲骨文中:“鸡、雏、犬、(狗)、豕、貑、豩、羊、马、牛、牢”等动物约七八十种,“渔、牧、获、畋、狩、逐、禽、罗、御”等与狩猎、畜牧有关的动词。 汉语词汇的发展也与社会的发展历程相应: 甲骨文中农业词汇也有不少,如动词“采、穑、舂、艺、获(穫)、乂、圣(翻地治田)”,植物名“来、麦、禾、粟、秫、黍、桑、栗、杜、杞”等。 上古:以《国语》一书为例: 农作物:菜、粢、稂、莠、菽、蔬、黍、粢、谷、稷 与植物有关的器官:种、苗、叶、枝、蘖 农具词汇:鉏、夷、斤、斸、耒、耜、耞、芟、镈、耨、刈 关于农业生产活动场所的词:仓库、仓廪、田、田野、沟、仓、渠、场、廪、畴、陆、阜、陵、墐、井、沟渎 与农业有关的动作行为的词来:坺、舂、耕、垦、耦、耰、种 畜牧业方面的词汇只有6个:六畜、牧、刍、豢、牢、饩。 渔猎业方面的词汇有:搏、罟、网罟、罛、罶、罝、罗、罜、狩、蒐、弋、毕、矠、阱、鄂。 两相比较: 甲骨文中渔猎畜牧类词汇数量要超过农业词汇,《国语》中农业词汇要大大超过畜牧业和渔猎业词汇,并且这还不考虑《国语》这部分词汇很多都是用来描写远古人们的社会活动的。 3、语言随着社会的消亡而消亡。 国内:和阗语、粟特语、吐火罗语、哥巴语、西夏语、叶尼塞语、鲜卑语、东巴语、契丹语、女真语、于阗语、巴思巴语、察合台语、鄂尔浑语 国外:著名的哥特人和玛雅人的语言 操这些语言的民族也已经消亡。民族语言是民族的根本特征之一。 (二)社会也离不开语言 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人的思维靠语言得以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靠语言得以维持,人们的生产、生活靠语言得以协调。 二、语言为社会服务。 语言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的.语言的交际职能要求语言不断调节自身的交际能力以适应日常交际的需要.如汉语史上每出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总要创造出相应的新词来代表它.如“加湿器、热水器、吸尘器、洗碗机、消毒柜、除湿机、摄像机、放像机、防寒服、羽绒服、防盗门、保鲜膜、度假村、步行街、MP3、CD”等都是近几十年来汉语为记录新涌现出的新事物、新现象而创造出来的新词。 三、语言为社会约定俗成。 1、语言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这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使用社会上共同约定的语言,任何人不能随意加以改变。语言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要经过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才能最终进入语言系统中。 邮政编码 邮编 邮码 邮编 80年代中后期 90年代开始至今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荀子· 正名》 2、另外,在共时的语言运用中当语言要素进入特定的语境中的时候它一般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变异,语言学上称之为语言变体,当语言变体被广泛接受和使用,那么它也是被大家约定俗成了。 难免 nán miǎn m 同化 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下面看一段材料: 从以上材料我们思考,“蝴蝶效应”的确来自于个人的创造,许多其他语言成分往往都是从个人运用具体语言开始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呢? 观察个人创造成分的现象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些新的语言成分是在原有的被约定的成分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理解。这样的成分虽然是个人创造,但是产生后会逐渐被约定俗成下来。 另一种情况虽然也是用原有的语言成分作基础,但是在形式或内容上违背了人们的语言习惯,它们可能在特定语境中出现,有的甚至可能会在小范围内被人们使用一段时间,但是却无法被全体语言使用者约定,那么就不可能成为语言的成分。 四、语言要受社会制约。 材料一: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 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

文档评论(0)

老刘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