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专题辑要;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问题;
从“多元一体”到“封邦建国”
从“诸侯割据”到“专制帝国”;从“多元一体”到“封邦建国”;从“诸侯割据”到“专制帝国”;从“诸侯割据”到“专制帝国”;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思想的控制 选官的途径;中央集权制度的纵向发展;中央集权的四大焦点;皇权与相权(10分);(1)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6分)
(2)答案1:归纳出两种方式、准确指出其作用。(4分)?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答案2: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干的同义反复。(2分)?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中央与地方;(1)下图是以长安为都的几个早期王朝“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过程。; (2)西汉初期,困扰中央有效驾驭地方的隐患是如何形成的?后来又是如何加以消除的?
(3)公元初年后的600余年间,影响中央政府对地方统治的毒瘤是什么?它又是怎产生并不断恶化的?
(4)宋太祖赵匡胤以武人的身份,通过军事政变崛起后,为什么会建立文官体制?;基于历史教训的政治选择
●唐中期以来的节度使
●唐末年藩镇割据局面
●五代藩镇的用兵自重
●五代禁军将领篡皇位;(5)北宋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新的举措?如何评价这些新举措?;(1) “杯酒释兵权”
● 961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2)“内重外轻”的方针
●将强壮士兵编入禁军,地方则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
●通过“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防止将领分立割据、对抗中央。;(3) “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
●中央政府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以及地方要员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了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4) 完善科举,严格考试
●分级考试:解试、省试和殿试。
●严格考试:设“弥缝”、“誊录”,保证公正和公平。
●方式改革:宋中期后,废除单纯背诵的考试内容(“贴经”)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核对儒家经典理解和社会事务分析能力。;反思:“重文轻武”的国策;(6) 13世纪以来,随着疆域的不断拓展,历代中央政府通过哪些举措或斗争以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
;(7)综观古代历史,概括导致地方割据乃至国家分裂诸种因素。
(8)纵观古代历史,归纳中央政府维护专制帝国大一统的三种方式并加以简要评价。;从世卿世禄到军功爵制
从察举制度到九品中正
从科举制度到八股取士;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儒学复兴与理学构建;(2)在复兴儒学探索中,朱熹是如何实践“包举宇内,囊括天下”精神的并发展儒家思想的?
(3)宋明理学把中国文化重伦理的传统精神推向了极至,强调“立志”、“修身”以达到“内圣”人格,对此你有何评论?
;政治统一与文化整合;(2)请结合所学知识,就图中所表达的两汉学术思想变迁的路径加以简要输理。
(3)简要分析西汉中期文化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分裂时期:
区域经济的发展
江南经济的开发;隋唐时代:;宋元时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对外贸易的发展——海上丝路;明清时代:;明清的“朝贡贸易”和“闭关锁国”
朱元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片板不许入海”,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外贸唯一合法途径是官方控制垄断的“朝贡贸易”。
明朝规定外国供使来华朝贡,除携带供品外,准许附带商品货物进行贸易。附带货物由供使携至京师,在指定地点开市数日,在官方监督进行交易。海外供舶来华的供期、供道、船舶数量和朝贡人数等,明朝政府都有具体规定。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关注原因和影响);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中心变化的规律性特征;专题三、民族关系和边疆问题; 据史籍记载匈奴人“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 他们穿皮衣,食畜肉,住穹庐;戴耳环,留发辫,在面部刺花纹为装饰;善骑射,兵民合一,平时放牧,战时出征。
(1)根据材料,请简要概括古代匈奴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社会组织形态。
草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不断迁徙;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社会。
(2)简要叙述中国古代早期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之间的发生冲突与交融。;东周至秦:
万里长城、讨伐匈奴
两汉时期:
和亲政策、三次战争、丝绸之路、西域都护
魏晋时期:
五胡内迁、民族杂居、相互融合; 蒙古统治时期,大量中国科技传播,包括火药、丝绸、印刷等。中国炮兵曾去过波斯;中国医生曾在伊儿汗朝廷工作;中国艺术家曾对波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