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医系 李汝春 电话 邮箱:sdmxylrc@163.com 概述 •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PPR)又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 引起的山羊和绵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 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依据 《中华 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重大动物疫情应 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 • • 本规范规定了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报告、处置、 预防与控制等技术措施。 •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小反刍 兽疫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 依据该病 • 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 • 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做出综合判定。 2.1 流行病学 • 2.1.1 传染源 • 发病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 • 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是传染源。 •2.1.2 传播途径 • 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 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 2.1.3 易感动物 • 山羊和绵羊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 易感,临床症状更严重。 • 岩羊、野山羊、盘羊、鬣羊、瞪羚羊、长角大 羚羊、亚洲水牛、骆驼等可感染发病。 • 白尾鹿在实验条件下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或严重 发病,能产生抗体。 • 牛呈亚临床感染,并能产生抗体。 • 2.1.4 潜伏期 • 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21天。 • 2.1.5 发病率和病死率 • 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 以上,病死率可达 50% 以上。 • 2.1.6 季节性 •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 冷季节多发。 2.2 临床症状 • 山羊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微。 • 2.2.1 突然发热,第2~3天体温可达40~42 ℃。 • 发热持续3天左右,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 • 2.2.2 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 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鼻内膜发生坏死。 • 眼流分泌物,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 • 2.2.3 发热症状出现后,病羊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 出现糜烂。 • 初期多在下齿龈周围出现小面积坏死,严重病例迅速扩 展到齿垫、硬腭、颊和颊乳头以及舌,坏死组织脱落形 成不规则的浅糜烂斑。 • 部分病羊口腔病变温和,并可在48小时内愈合,这类病 羊可很快康复。 • 2.2.4 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造成迅速脱水和 体重下降。 • 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 口炎 鼻炎、结膜炎、口炎 腹泻 2.3 病理变化 • 2.3.1 口腔和鼻腔黏膜糜烂坏死。 • 2.3.2 支气管肺炎,肺尖肺炎。 • 2.3.3 可见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结肠近 端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呈斑马状 条纹。 • 2.3.4 可见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 脾脏肿大并可出现坏死病变。 • 2.3.5 组织学上可见肺部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以 及细胞内嗜酸性包涵体。 肺出血 胃出血 2.4 实验室检测 • 2.4.1 样品采集、运输与保存 • 无菌采集病羊眼棉试子、口棉拭子、鼻棉拭子 和抗凝血, • 采集被扑杀或刚死亡病畜的脾、胸腺、肠系膜 和支气管淋巴结、肠黏膜、肺等组织, • 无菌采集全血,用常规方法分离血清。 • 样品采集后,置冰上冷藏尽快送至实验室检测。 2.4.2 血清学检测 • 应在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 • 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实验室 进行。 • 抗体检

文档评论(0)

liuquan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