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教科版.docVIP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教科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项部分 阅读 《军神》 主要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分段及段意   第一段(第1—10节):讲沃克医生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面对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表现的这么从容镇定。   第二段(第11—15节):讲开刀前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使医生再一次愣住了。   第三段(第16—23节):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还一直数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   第四段(第24—26节):讲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 写作特点 通过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用以突出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 《登山》 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记述列宁隐居在普罗宁,有一天,为了看日出主动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下山时,为了锻炼意志,他仍旧走那条小路的经过,赞扬了列宁同志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 分段及段意 本课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9小节):写列宁在普罗宁时,一天早晨登山看日出,主动提出走靠近深渊的小路。   第二段(第10—16小节):写列宁不畏艰险,以顽强的毅力走过险路。 第三段(第17小节):写列宁从险路登上山顶看到日出时的情景。   第四段(第18—27小节):写列宁看完日出后往回走,仍然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说明原因。 写作特点 《登山》一文,采用多种手法烘托列宁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描写环境烘托精神。“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山路又窄又险,然而为了赶上看日出,列宁决定走这条近的险路。特定的环境烘托了列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巧用对比衬托品格。首先,巴果茨基几次走过这条小路。此次,他“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看深渊……”可见他仍然提心吊胆。而列宁面对深渊,“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头晕目眩之时“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险路。对比突出了列宁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品格。其次,返回时,列宁仍旧走险路,而且先走。他在最险处没有停,毅然决然地走过去。这说明列宁比第一次走险路更从容,意志更坚定了。此外,巴果茨基两次劝阻列宁不要走险路,中途让列宁往回走等语言描写也反衬了列宁意志的坚定。人物语言画龙点睛。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列宁的话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从列宁日常生活中一个普通的事情入手,展示了他伟大的精神风貌。    二、善于从不同角度描写小路之险。课文中的“紧紧贴着”说明小路的“窄”;“扭向一边去看”表现深渊之“深”;“慢慢移动”表明登山时的“艰难”;“轻轻舒了一口气”表达了心里的“紧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来反映小路之险,从而更有力地烘托出列宁锻炼自己意志的非凡勇气。 《半截蜡烛》 主要内容 课文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勇敢机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分段及段意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1、2自然段写伯诺德夫人把情报巧妙地藏在半截蜡烛中。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的人物以及他们所进行的秘密工作,然后点明与故事密切相关的一个细节,即伯诺德夫人藏情报的方法。   第3自然段写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故事的开端是有一天,三个德国军官“闯进”了伯诺德夫人家,并且点燃了那半截蜡烛,眼看秘密有可能泄露,伯诺德夫人心生一计,以油灯换蜡烛,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第4、5自然段写德军重新点燃蜡烛,大儿子杰克以天气冷想去柴房搬柴生火为由,想拿走蜡烛,还是未能成功。   第6、7自然段写小女儿杰奎琳借上楼睡觉取走了蜡烛。故事的结局是杰奎琳以上楼睡觉为由,征得了德国军官的同意,顺利取走了蜡烛,终于保住了秘密。 写作特点 一波三折的情节。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方面是蜡烛越烧越短,秘密即将暴露,另一方面是伯诺德夫人和大儿子杰克两次用计,却两次受挫,加上课文这样的描写:“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更把紧张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杰奎琳化险为夷,都使人松了一口气。这一惊险的情节,正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们抗击德军法西斯的艰难历程相一致。 《小珊迪》 主要内容 一个发生在爱丁堡的故事: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为了归还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被一辆马车轧断了双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馆给先生还钱,临死前挂念的仍然是他弟弟今后的生活。那位买火柴的先生被感动了,答应小珊迪永

文档评论(0)

高江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