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韵调的分类与命名201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悉昙梵字约于六世纪定型,并于南朝的梁代左右传入汉地。不过传入之后,并未普及。直到唐代,由于密教的兴盛,悉昙梵字才成为学习的重点。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佛经多以某种版本的悉昙文字写成,于唐宋时期最为盛行,在唐代,不但是佛教界僧侣熟习悉昙梵字,当时一般士人能书写或研读悉昙资料,例如苑咸的《酬王维》诗:“莲花梵字本从天,华省仙郎早悟禅。三点成伊犹有想,一观如幻自忘筌。为文已变当时体,入用还推间气贤。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 ,其中的“三点成伊”即指悉昙文字里的 音(ī)的写法,可知书写悉昙文字在当时是一种流行的风尚。 由于密教有念诵梵咒及观想种子字的修行方法,所以梵字与梵音的学习,受到特别的重视。这种特色表现于汉文佛典中,即有“梵字与汉文音译对照”的所谓新译经文出现。如开元三大士——善无畏(637-735)、金刚智(669-741)、不空(705-774)“新译”出的密教经典中,在以汉文音译梵文专有名词和术语时,多半会附上梵文原文。尤其是译到有关陀罗尼或梵文字母时,他们开始使用梵汉对照并列的“新式译法”,而当时的梵文即是悉昙体。 日本僧人空海在西元804年到达中国,向曾经在那烂陀寺修行的僧人般若三藏学习梵文,于西元806年归国后,将悉昙文字传至日本。此时,往印度的佛教陆上朝圣之路已经被扩张中的伊斯兰阿拔斯王朝所阻断。后来,天城体等文字在印度取代了悉昙文字,因此前者现今仅在东亚使用。悉昙梵字在唐末及五代的毁佛事件后,于汉地几乎可说完全失传了。但由于日本留学僧与唐代交流频繁,所谓“入唐八家”(最澄,空海,常暁,圆行,圆仁,恵运,圆珍,宗睿)大量自中国引入悉昙资料,因此唐代的密教与悉昙梵字之学,还有许多悉昙资料都被保存于日本。 因为佛教的真言(咒文等)需用原音念诵,而汉字被认为无法准确纪录梵语,悉昙文字在东亚保留下来,其中以日本保存最为完善。其书写在密教中使用。日本的若干教派在书写真言及经文时仍使用悉昙文字(又称“梵字”),如密教的真言宗和天台宗及混合教派修验道。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多数真言保留悉昙文字,而韩国佛教也以一种版本的悉昙文字书写“种子”音节(Bīja)。 法隆寺贝叶 日本法隆寺藏有两片贝叶经,由遣隋使小野妹子于公元609年带回日本。最下一行是字母列表。后世有三种临写本:《净严的写本》(1694年)、《慈云的刊本》(1762年)和《阿叉罗帖本》(1859) (一) 智广《悉昙字记》所记:就广义而言,悉昙为摩多与体文之总称,狭义则是指摩多十二韵。摩多,为梵语 matrka之音译,即字母义,又作韵,指母音字,计有十六字;其中较为罕用之纥里(r.)、纥梨(r.r.),里(l.)、梨(l.l.)等四字,称作别摩多;余者称作通摩多或悉昙十二韵、悉昙十二章。同时随韵之暗(am.)与止音(止声)之恶(ah.)系为阿(a)之转化,并非为本来之韵,从十六字中除去,则成为十四音。此二字因介于摩多与体文之间,故称界畔。 体文,为梵语vyan~jana之音译,即子音字附加摩多之点画以作诸种字之本体,称为体文。体文有三十五字,首先之二十五字中,各五字依发音部位,顺次称为牙声(喉音)、齿声(齶音)、舌声(龂音),喉声(齿音),唇声(唇音),称为五类声(五五声、相随声)。 咒即真言,或名陀罗尼,亦即总持法门,是诸佛菩萨修持得果之心法结晶。 世有无量数佛,故有无量陀罗尼门;而同一陀罗尼门,亦有无量数佛修持成功得果。 当知诸法如义,一法等于一切法。但咒为梵文,间有译意,而持咒者不必晓其意:因诵咒时,心解其意,反生分别心,而不能至炉火纯青、一心不乱之境。 以下咒的解释摘自宣化上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 咒,什么叫咒?英文叫MANTRA。咒也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它有四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所有的咒是鬼神王的名字,好像毗舍遮、鸠盘茶都是鬼神王的名字,你念鬼神王的名字,那小鬼小神就老实了。为什么呢?啊!你认识我们这个鬼王,你认识我们的神王,这小鬼小神就不敢不守规矩了。 第二个意思就好像军中的密号似的,军中的密号就是军中的口令。在军中每一天每一天的口令不同,只有自己人才知道这个口令,外边的人不知道。好像今天的口令是“胜利”,那么整个军队都知道口令是“胜利”。譬如我见到你不认识,就问你口令,你说:“胜利”,这就对了,是自己人。如果我问你口令,你说:“吉祥”,这就不是了,就要开枪打。为什么呢?你不是自己人。咒就和口令是一样的,我们念咒,鬼神一听,我们的口令是这样子,所以他们就都老实了,都守规矩了。如果不是,他就要和你斗一斗。 第三个意思是一种秘语,其他的人不知道,只有这个人才知道。就好像本来有一个很穷、很微贱的人,他跑到外国去,外国人也不知道他是个什么?他就说:“我是某某国的国王,因为军人倒戈,国家政变,所以我跑出来到这个国家逃难。”国王也不知

文档评论(0)

11666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