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房地产市场调研报1.pdf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第一章 南京市的区域特征和城市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市位于北纬 33 ゜31 ′,东经 118 ゜47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 16 ゜C,主导风向夏半年为西南风,冬 半年为东北风。 南京地处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 素有“东 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南京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 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 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气势雄浑而 景色秀美。 1. 1 城市性质 南京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 古都历史精华,创造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要保证省级管理职能的顺 利行使,并形成省内最发达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科教文化对外交往中心。 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 要充分发挥沿江、 近海的优势,增强跨省域的辐射功能和吸引力。 1. 2 城市规模 1.2.1 人口规模 全市总人口 2010 年为 680 万左右,远景按 1000 万人口预留, 城镇人口 2010 年为 520 万左右,远景按 870 万左右预留。 都市发展区总人口 2010 年为 530 万左右,远景按 800 万左右预留。都市 发展区城镇人口 2010 年为 450 万左右,远景按 740 万左右预留。 主城人口 2010 年控制在 300 万以内, 远景下降到 260 万以内。 1.2.2 用地规模 主城城市建设用地为 243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2010 年为 81 平方米, 远景为 93 平方米。新市区、新城和重点镇人均建设用地按 100 平方米左右安排。 1. 3 主城功能布局特征 主城布局以河流、铁路、城墙等为自然边界。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 以明城墙围合的主体中片 (旧城)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 强调环境品质的提升和历史文化特 色的体现; 东、西、南、北四片区要在继续保持原区特色的同时, 加强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 形成居住就业相对平衡,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综 合性片区。 西片是主城的重要新区, 具有以商务、 体育、 文化等功能为主的新城区的中心功能; 居住与新业相协调的中高档居住区的功能;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主城西部休闲游览功能。 1. 4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依据南京市“十五”计划纲要,将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调整为:经过“十五”和更长 的一点时间的努力, 把南京建设成为科学技术先导, 古都与江滨特色鲜明, 国际影响较大的 现代化中心城市。到 2010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 一 ) ( 一 ) 以“富民强市,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基本目标,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 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把南京做强做大做优做美。 到 2005 年,城市综合实力、 基础设施、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人民生活达到更加宽 裕的小康水平, 5 年内,力争实现郊县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

文档评论(0)

yanmei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