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法律行为之撤销.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据库】民事程序、实体法学参考资料 【文献号】2631 【分类】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4) 【标题】无效法律行为之撤销 【作者】王泽鉴 【出处】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4)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1 【页号】26—38 【正文】         一、问题之提出 “无效法律行为之撤销”,此一问题,对于法律人多少会引起一些学问上之趣味。如所周知,无效者,乃指自始无效,当然无效,及确定无效而言。例如:禁治产人甲出卖某屋给乙,因系无行为能力(第15条(注:文中法律条文如无特别注明,皆为“台湾现行民法”之规定。——编者注)),其买卖契约自始、当然、确定无效(第75条),故不负交付其屋及移转其所有权之义务。又法律行为经撤销者,依第114条第1项规定,视为自始无效。例如:甲受乙之胁迫出卖某屋,甲撤销其受胁迫之意思表示时(第92条),买卖契约视为自始无效,亦不负交付其屋及移转其所有权之义务。由上述二例可知法律行为之无效与法律行为之撤销,就其不发生法律行为上之效果之点而言,殆无不同。因此倘禁治产人某甲受乙之胁迫出卖某屋时,某买卖契约系属无效,然则,禁治产人甲可否(经由其法定代理人)再以受胁迫为理由,撤销该因欠缺行为能力本属无效之法律行为? 兹再举一例说明之:甲出售画给乙,即以意思表示错误而 ──────26页────── 撤销之(第88条、第91条),买卖契约视为自始无效,甲对于乙因信其意思表示为有效而受之损害(信赖利益),负赔偿责任(第91条)。倘甲其后发现系受乙之诈欺而出卖其画时,可否再撤销该已因错误而被撤销视为自始无效之法律行为? 关于无效法律行为之撤销性(Anfechtbarkeit eines nichtigenRechtsgesch@①fts),(注:关于无效法律行为之撤销及其所涉之所谓“法律上双重效力”(Doppelwirkungen im Recht),德国学者论著甚多,其主要者有:Kipp, über Doppelwirkungen im Recht,insbesondere @②ber die Konkurrenz von Nichtigkeit und Anfechtbarkeit,Festschrift Martitz(1911),S.211ff.Peter,Die M @③glichkeit mehrerer Gründe derselben Rechtsfolge und mehrerer gleicher Rechtsfolgen,AcP 132,1;Hubernagel,Doppelwirkungen und Konkurrenzen,AcP 137,205;Zepos,Die Unm@③glichkeit von Doppelwirkungen im Recht:Archiv für Rechtsund Sozialphilosophie 27(1934),S.480;Husserl,Bemerkungen zur Lehre von den sogenannten Doppelwirkungen im Recht:Archeion Idiotikon Dikaion Ⅰ(1934) S.690;Oellers,Doppelwirkungen im Recht, AcP 169; 67.)应检讨之基本问题有二: 1.无效法律行为之撤销,在法律概念上是否可能? 2.无效法律行为之撤销,是否具有实益? 二、无效法律行为之撤销——法律概念上不可能? 首应检讨者,系无效法律行为之再行撤销,在法律理论上是否可能。关于此点,1961年台上字第547 号判例谓:“虚伪买卖乃双方通谋而为虚伪意思表示,依第87条第1项规定,其买卖当然无效, 与得撤销之法律行为经撤销始视为自始无效者有别,故虚伪买卖虽属意图避免强制执行,但非第244条所谓债 ──────27页────── 权人得声请法院撤销之债务人行为。”又1963年台上字第722 号判例谓:“虚伪设定抵押权,乃双方通谋而为虚伪意思表示,依第87条第1 项规定,其设定抵押权当然无效,与得撤销后始视为无效者有别,故虚伪设定抵押权虽属意图避免强制执行,但非第244 条所谓债权人得声请法院撤销之债务行为。”亦持同一见解。细察此二则判例要旨,似认为虚伪买卖所以不得依第244条声请撤销,因其已属无效,而第244条所谓债权人得声请法院撤销之债务人行为须以有效之法律行为为前提。“最高法院”对于此项“结论”,视为“当然”,未详述理由,虽其来有自,惟是否妥适,仍有推究余地。 按无效法律行为不得撤销之命题,究其根源,乃是建立在所谓“法律上因果关系”(Theorie der juri

文档评论(0)

180****02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