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与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周.pptxVIP

201803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与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周.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与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汇报人:周彦梅2018.03.14 目 录34512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手足口病的预后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手足口病的治疗1第一部分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概述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 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流行情况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Cox?A16型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 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手足口病疫情周分布2008年5月2日起列入法定传染病报告流行病学2011年中国内地手足口病例数、死亡人数2011年全国内地共报告手足口病1619706例,发病数在法定传染病中居第一位,死亡人数509人,占丙类传染病死亡总数的95%。2015年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地区分布发病率发病数发病特征男大于女,99%为10岁以下儿童,95%为5岁及以下儿童,65%为3岁以下儿童发病特征男大于女,99%为10岁以下儿童,95%为5岁及以下儿童,65%为3岁以下儿童重症病例主要死因主要死因肺水肿出血顽固性休克脑疝。平均死亡年龄为1.5岁。EV71占实验室确诊死亡病例的96.43%死亡病例发病至死亡的时间间隔最短为发病当天,中位数为3天,87.43%的病例死于发病后的5天内病理表现 全身血管扩张淤血,淋巴组织改变(生发中心淋巴细胞坏死,细胞数量减少) 心肌炎 轻度腓肠肌病变脑干脑炎、脊髓炎,大部分病例有基底节;纹状体炎症病变 (病变程度:脊髓、延髓桥脑中脑);全脑炎,脑疝 大体照片显示:小脑扁桃体疝大体照片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大体照片显示:口腔粘膜红疹大体照片显示:肺切面颜色暗红肺淤血、肺水肿、肺出血。临床分类与年龄指标 HFMD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病例数115552513810353男女性别比1.691.851.903岁及以下构成%74.8193.1294.155岁及以下构成%93.2198.5999.42最小年龄15天2月最大年龄23岁7岁临床分类与救治条件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间隔最短为发病当天,中位数为3天,87.43%的病例死于发病后的5天内。死亡病例多从农村基层转诊而来,75.5%初诊机构为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村诊室 :59.4%,初诊诊断正确(手足口病)仅占22.4% 。2 第二部分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目前诊治中问题多数EV71 感染患儿仅为轻症病例EV71 感染轻症病例,症状与Cox A 16 感染没有区别Cox A 16 感染的重症病例,病情进展特点与EV71 相似临床诊断识别高危患儿比鉴别病原体更为重要谁有重症倾向?如何早期识别?临床表现----普通病例潜伏期:一般为2~7天,无明显前驱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溃疡,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少数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10%)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临床表现----普通病例皮疹特点口腔黏膜丘疹、疱疹、溃疡常见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见唇内侧、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草莓” 舌临床表现----普通病例皮肤斑丘疹主要位于手背、掌面、指 间,足背、足底部,大腿内侧、臀部等处。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质地稍硬,周围可见红晕,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2~5日自行吸收,不留痂。HFMD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卫生部2010.06印发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极少数患儿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的患儿也可能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年龄低于岁的婴幼儿,一旦出现以下特征之一,极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1)高热(38,5°C以上)持续2天以上不退。(2)发热伴有寒战。(3)脸色苍白或变为青紫色。(4)明显呕吐或头痛。(5)呼吸浅快。(6)排除发热、哭闹等因素,心率或呼吸明显增快。(7)精神倦怠、萎靡。(8)咳嗽明显加剧或喘息。(9)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或抽搐。(10)肢体抖动、无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