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2《2010年夏之卷中国文化研究》汉代骚体抒情诗主题与文人心态
———兼论骚体赋的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中的位置
赵敏俐
提要“骚体抒情诗”包括收录于王逸《楚辞章句》中汉人模拟楚辞的作品和汉人“赋”以命名的骚体作品,这些作品是汉代文人的个体抒情诗,本文的内容,就是要对汉代骚体抒情诗的时代主题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并由此来解剖汉代文人心态。
关键词骚体抒情诗汉代主题文人心态
在汉代文学史上有两种特殊的文体,包括收录于王逸《楚辞章句》中汉人模拟楚辞的
“赋”“汉人拟楚辞”,作品,汉人以命名的骚体作品两大部分,一般人把前者称之为后者称
“骚体赋”。这两种文体都是汉代文人的创作,之为虽然不以“诗”命名,实则是独具文体
“骚体抒情诗”。特色的汉代文人抒情诗,由于它们都与楚辞有关,所以我们把它统称之为
它不仅是汉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近
由于把它们排除在外,因而在研究中出现重大疏漏,由此也产生了重大的人治汉代诗歌,
认识偏颇。因此,深刻认识骚体抒情诗在汉代的存在状况,骚体抒情诗的丰富内容与独特
对于全面把握中国诗歌史,尤其是文人的心态史与文人诗歌史,具有特殊重要艺术成就,
的意义。
一悲士不遇与生不逢时
这是汉代文人骚体抒情诗中最核心的抒情主题,早在贾谊的《吊屈原赋》中就首开其端,作者以凭吊屈原的方式抒写自己的不幸: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
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
至董仲舒的《士不遇赋》直接发出了更为深沉的感叹:
呜呼,嗟乎!遐哉藐矣。时来曷迟,去之速矣。屈意从人,非吾徒矣。正身俟时,将就木矣。悠悠偕时,岂能觉矣。心之忧欤,不期禄矣。皇皇匪宁,只增辱矣。努力
徒摧角矣。不出户庭,庶无过矣。触蕃,
贾谊、董仲舒都是汉代著名文人,也都曾经位居较高的官职。如贾谊二十几岁就官至太中大夫,以后又出任长沙王和梁怀王太傅。董仲舒在汉景帝时以治《公羊》学为博士,汉武帝时以应贤良诏而得到汉武帝的提拔,先后任江都易王相与胶西王相。但他们二人却都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沉重感受,并将之诉诸于诗歌,发哀伤之情。从历史发展的
——兼论骚体赋的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中的位置汉代骚体抒情诗主题与文人心态—33
角度来讲,西汉自文景时代即逐渐步入经济发展的繁荣期,汉武时代更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盛世,贾谊、董仲舒都生逢其时,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心理呢?这需要我们从几个方面去理解。
,“悲士不遇”、“生不逢时”首先是从汉代文人心态方面来讲是他们的人生理想得不
到实现的必然表现。如东汉文人王充所言,作为一个受过儒家传统教育的汉代文人士子,
“大道体要”、“鸿儒”。在这方面,他们的最高人生理想是能知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贾谊、
董仲舒、司马迁等人也是一样的,他们都有很高的人生志向。贾谊年少才盛,深得汉文帝
二十余岁就官至太中大夫,为文帝身边最受信任的重臣,可谓得志。他认为实现自赏识,
:“谊以为汉兴二十己宏伟政治理想的时机已到,于是就竭尽全力为国家的兴盛出谋划策
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余年,
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廉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但是贾谊的所做所为却触犯了一大批先朝老臣的利益,
“绛、,“洛阳之人年少初学,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给他加上一个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的罪名,迫使汉文帝不敢委之以重任,把他从朝廷调离,去做长沙王太傅。可以想见,当贾谊被贬之时,他的心情有多么悲愤。因为贾谊并不是一个庸俗文人,而是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优秀知识分子,他以自己过人的才干得到了汉文帝的赏识和重用,眼看着自己所规划的宏伟政治蓝图就要付诸实现,却硬生生地被一群恃功自傲、碌碌无为的庸才排
让他再也无法推行自己的主张,这自然也就意味着他的最高人生理想今生再也挤出朝廷,
“鸾凤伏窜兮,难以实现,是对贾谊从政生涯最沉重的打击,面对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
,“逢时不祥”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的现实,他不能不产生怀才不遇的痛苦。
与贾谊的年少气盛不同,董仲舒是一个非常成熟沉稳的学者,也同样有“怀才不遇”的感受。他早年因治《公羊》学而出名,在汉景帝时为博士,他的理想,就是想把经过他改造过的《公羊》学理论运用于治国的实践。汉武帝下征贤良之诏,董仲舒数次应对,提出“更化”“罢黜百家、了的治国方略和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但是汉武帝并未把董仲舒提拔为身边的近臣,而是让他去做江都易王的相,这显然没有达到董仲舒的最高期望,不能不让他有些失望。但董仲舒还是竭尽全力,以礼匡正易王,希望汉武帝能够认识到他的才干。可惜汉武帝还是没有重用他,董仲舒于是就想寻找新的机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