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5-4 室内气流分布的计算 气流分布的计算包括三方面内容 1.设计合适的气流流型:侧送风、顶送风、下部送风等。 2.确定送、回风口的型式、尺寸及其布置数量。 3.计算送风射流参数:uo、Δto等。气流分布形式非常多,计算方法也各种各样,理论计算不够完善,只能用半经验公式、实验公式等计算,了解计算的要求和过程。 * 一.计算的基本要求 1.保证工作区气流的流速符合工艺及人体舒适的要求,按半经验公式: 希望工作区在回流区内,控制回流区平均风速un=0.25m/s,可以求出最大允许送风速度。 * uo在2-5m/s范围内,认为流速是符合要求的 一.计算的基本要求 * 2.保证射流进入工作区时,其轴心温差ΔTx≤空调精度ΔTn,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 一.计算的基本要求 * 一.计算公式和过程 * K1——考虑射流受限情况的修正系数,图5-13 K2——考虑射流重合的修正系数,图5-14 K3——考虑非等温影响的修正系数,图5-15 m1、n1——是送风口的特性系数 一.计算公式和过程 注释: * 1.一般情况下布置在房间较窄一边可以增加射程,对温差衰减有利,需要的送风口个数也较少,但回流流程加大,对有严格要求的区域温差不利。若布置在较宽一边,对区域温差有利,但射程较短,要满足温差衰减,送风口个数将大大增加。从工艺设备布置、局部热源等综合考虑,使送风口尽量在窄边;如房间过长,采取双侧内送或布置在长边。 三.送风口布置 * 2.送风射流前方不能有阻挡物,如顶棚有梁,尽量使送风口与梁平行布置。 三.送风口布置 * 第五章 第六章 The End 返回首页 * * 站端纵向不均匀送风 * 站台侧墙均匀送风 * 散流器向下送风,下侧回风,夹角θ=20-30°起始段不断卷吸相当于混合区,当相邻的射流搭接后气流向下流动去工作区。 θ 混合区 工作区 排风 排风 送风 送风 2.顶送风的气流分布 散流器下送 * 散流器下送 散流器平送 * 散流器平送 * 顶棚孔板送风,下部回风,不能保证完全是单向流,典型的垂直单向流,送风顶棚孔板下部是格栅地板,保证气流在横断面上速度均匀,η1 2.顶送风的气流分布 * * 孔板送风 * * 孔板送风 * 适用场合:适用于高精度空调或净化空调 房间高度<5m; 空调精度△t≤±1℃; 单位面积送风量大, 工作区要求风速小。 孔板送风 * 孔板送风 设计参考数据: 孔板材料:镀锌钢板、不锈钢板、铝板、硬质塑料板等; 稳压层净高应不小于0.2m; 孔径一般为4~6mm; 孔间距为40~100mm; * 图4-1 夏季模型全图与放大图 * * * 地板送风模式、地面架空、下部空间布置送风管或直接作送风静压箱,工作区气流近似于单向流混合区在1.8m以上时,保持空气品质较高, η1,但地板送风的出风速度不能太大,应小于2m/s。否则射流会把上部的污染空气卷吸到工作区。 3.下部送风的气流分布 地板送风模式 下一页 * * * 返回 * 置换式下送:送风口速度很低约0.3m/s,温度低的送风气流沿地面扩散,在下部形成温度较低的送风气流,周围空气受人、设备等热源受热上升,携带污染物从上部排走,送风气流不断补充,置换上升的热气流和下部送风的垂直温度梯度较大,设计时校核温度梯度是否符合前边介绍的3℃,送风温度也不应太低,避免足部冷风感。 3.下部送风的气流分布 置换式下送风 下一页 * 送风温差一般以2~3℃为宜; 送风速度一般不超过0.5~0.7m/s。 * * 返回 * 4.中部送风的气流分布 * 返回 * 2.半经验公式 为了使速度和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工作区通常在回流区内,实际中控制回流区的风速,回流区最大平均风速: 三.受限射流 * 一般的民用建筑舒适性空调un=0.25m/s→uo, 建议送风口风速uo=2-5m/s,降低噪音。 四.平行射流的叠加 两股平行射流距离比较近时,射流的发展互相影响,干扰、重叠逐渐汇成一股总射流,P156图5-5。 三.受限射流 * 总射流的轴心速度逐渐增大到最大,又逐渐衰 减到零,大空间的顶部均布送风口或侧面送风口。 关于回风口的气流流动——汇流场,不能按点汇来处理,但速度衰减规律一致,随着离开汇点的距离增加,流速呈二次方衰减。图5-6作用范围有限只考虑风口的合理布置,主要考虑送风射流的作用。 三.受限射流 * 5-3 送回风口及典型气流分布形式 一.送风口型式 送风口型式及其紊流系数大小直接影响气流,设计气流组织时根据空调精度、气流流型、送风口安装位置、建筑装修等各方面要求选择合适的送风口。 按安装位置分:侧送风口、顶送风口、地面风口 * 一.侧送风口型式 * 按送出气流的流动状况分:扩散型风口、轴向型风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