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区医院如何提升护理作业之病人安全管理暨实例分享-(公开课件).ppt

地区医院如何提升护理作业之病人安全管理暨实例分享-(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區醫院如何提昇護理作業之病人安全管理暨實例分享 病患辨識管理 異常事件通報機制管理暨分析改善措施 馬淑清 病人安全-美國 近年來有關病人安全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 住院病人發生醫療錯誤率約在2.9-3.7﹪。 住院病患受到醫療傷害佔3.5﹪。 其中約有8.8-13.6﹪的醫療錯誤事件導致病人死亡。 美國每年死於醫療疏失的人數約在44,000人至98,000人左右,相對於同年國民主要死因分析中,排名第八,遠高於每年因交通意外事故死亡的人數,也高於死於乳癌的人數。 病人安全-台灣 台灣每年住院約235萬人次,依美國之住院病患受到醫療傷害率3.5﹪估算,約有8萬人可能在接受醫療過程中,會受到醫療傷害。 其中有2萬人是因為醫療疏失引起之傷害,而有3000人會發生醫療糾紛。 (譚開元,2003) 病人安全的概念 病人安全(Patient Safety) :對於健康照護過程中所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避免或預防病人不良結果或傷害,包括預防錯誤(error) 、偏差(bias)與意外(accident) 。 病人安全的目的『在使病人免於因醫療照護過程中的意外而導致不必要的傷害』 2006年美國病人安全年度目標 提升病人辨識的正確性 提升醫護人員間溝通的有效性 改善用藥的安全性 消除手術部位錯誤、病人錯誤、術式錯誤 提升臨床警示系統的有效性 減少健康照護相關的感染風險 確保病人持續性照護之用藥正確性及完整性 2006年美國病人安全年度目標(續) 減少病人因跌倒造成傷害的風險 降低老年人罹患流行性感冒及肺炎的風險 降低手術失火的風險 基層醫療院所層級需要執行適當的病人安全目標與要求 病人安全策略應含鼓勵病人及其家屬主動參與病患照護 避免因健康照護造成的壓瘡 2005年病人安全6大工作目標與策略(2004年目標修訂對照表) 提升病人辨識的正確性 無論是給藥、輸血、採血、特殊的臨床檢查、及其他治療或執行照護時,應使用至少兩種辨識病人身份的方法(不含病人的房號或床號)。 在執行任何侵入性的處置之前,要對病人、處置、部位做最後的確認,並做成適當的書面記錄。這些確認的程序需透過主動溝通的技巧達成。 本院推動過程 2004年1月護理部指派「護理品管委員會」負責推動病人辨識正確計畫: 2004.01制訂「病人辨識執行辦法」規範相關單位執行標準與流程。並舉辦相關之在職教育訓練。 2004.01擬定病人辨識執行指標計畫、進行監測、分析結果、及採取行動追蹤改善成果等工作。 本院推動過程(續) 2004.03協助非住院單位(門診、急診、血液透析室)與各特殊病房( 精神科、嬰兒室)制定正確辨識病人之辦法。 2005.04由傳統以不同顏色手圈辨識性別之概念,推出以不同顏色手圈作為感染防治辨識之計劃。 目前配合行動護理站之推展,積極研擬無線辨識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RFID)運用於病人辨識之可行性。 病人辨識執行策略 以主動溝通方式確認病人 至少有兩種以上辨識病人身份之方法 正確的治療、在正確的時間,依正確的途徑給予正確的病人。 病人辨識執行時機 病人接受侵入性治療(如:管路置放、輸血…等)、給藥或檢驗時。 採檢病人血液檢體、標本時。 病人接受手術前。 病人辨識執行時機 (續) 輸送或協助病人執行以下活動時: 送至開刀房待行手術。 前往檢查單位(如:放射科、檢查室、核醫科…等)。 前往專科單位或治療室接受會診或治療時(如:復健科、放射腫瘤科、高壓氧治療科、牙科、耳鼻喉科、婦產科…等)。 輸送病人住院或轉床。 病人辨識工具及使用說明 辨識工具(如手、腳圈等)之功能在於輔助主動溝通之進行,並作為各類特殊狀況(如:感染途徑)之辨識。 辨識工具資料可包括:病患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病歷號或其他可由辨識對象(或照護者)說出病人之資料至少兩項。 病人辨識工具及使用說明(續) 對於急診、住院及接受門診手術之病人,經確實核對身份後,應立即佩帶辨識工具。 各項辨識工具的書寫時應在與病患或家屬確認辨識資料後,方可完成填寫。 辨識工具(如手、腳圈等)應於住院期間隨時配戴,如有斷裂、污損無法辨識等情形應立即更新。 辨識工具:手、腳圈 血流感染病人:配戴紅色手圈,床頭卡貼紅色標籤 接觸性感染病人:配戴淡藍色手圈,床頭卡貼淡藍色標籤 呼吸道感染病人:配戴粉紅色手圈,床頭卡貼粉紅色標籤 病人辨識執行辦法- 意識清醒之病人 ?依病人手(腳)圈資料以反問法詢問病人,回答之內容(至少二項)須與手圈資料相符。 二項身份辨識資料應屬於病人「個別的」辨識資訊,兩種辨識方式中所謂的「辨識」,是指可辨識出病人身份的方式,而非只要有兩種不同的資料來源就算有辨識。 病人辨識執行辦法- 意識清醒之病人(續) 經主

文档评论(0)

老刘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