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 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有友人与之书( )而不能答 涉猎( )经史 10. 对画线句“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永)邀请洪仲,洪仲十分谦让,不让他报答。 B(傅永)请教洪仲,洪仲重重地责备他,不替他回信。 C(傅永)请求洪仲,洪仲最终让步,不报复他。 D(傅永)请示洪仲,洪仲坚决推让,不为他报信。 11. 选文末尾引用了皇帝的话,请分析其作用。(4分) 9.(2分)信件 粗略的阅读 10.(3分)B 11.(4分)侧面表现傅勇发愤读书的效果(2分),突出读书能使人增长才干的主题(2分)。 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他答复(帮他回信)。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9.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会有风雨暴至( ) (2)颖士常造门( ) 10. 对画线句“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凭借文学成名,所以才高高在上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B. 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C. 你自恃才名,所以才高高在上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D. 你凭借文学成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11. 文中的萧颖士为什么一生做官止于扬州功曹而没有再升迁?(4分) 【参考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自恃才华,傲慢无比。他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正赶上暴雨狂风,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很快雨停,云去天开。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萧颖士急忙打听,旁边的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第二天(萧颖士)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9.(1)适逢 (2)拜访 10.B 11. 因为他过于傲慢,无意中欺侮了偶遇的吏部尚书。 (二)(9分)解读3 公孙仪①相②鲁而嗜鱼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③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④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①公孙仪:复姓公孙,名仪。②相:宰相,这里指“做宰相”。③唯:因为。④下人:迁就他人。 9.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 (2)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 9.(1)全 (2)依靠 10. 对画线句“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 B. 虽然(我)爱吃鱼,因此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 C. 即使(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 D. 即使(我)爱吃鱼,因此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 10. A 。 11. 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公孙仪怎样的思想性格?(4分) 11. 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品性 10. A 11. 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品性 【参考译文】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