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书概说; 四书卽《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经典的总称。; 四书系统的形成;北宋儒学为了对抗当时佛、老之学的挑战,正本清源,于是特别强调孔子儒家之道有一个传承系统,也卽“道统”。
朱子《中庸章句序》:“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程朱所理解的儒家“道统”;《论语》:代表孔子之学。
《大学》:代表曾子之学。
《中庸》:代表子思之学。
《孟子》:代表孟子之学。;朱子自《礼记》中取出《大学》、《中庸》两篇,并与《论语》《孟子》合并称为四书,并为之作注。宋代以后,儒者对四书系统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了六经系统,宋明儒学普遍认为四书是六经的阶梯。
;《朱子语类》卷一0五:“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 ;《朱子语类》卷十四:“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大学》;《大学》第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朱子《大学章句》:“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 三纲八条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子《大学章句》:“心者,身之所主也。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此八者,《大学》之条目也。”
;二程:“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朱子《大学章句》:“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止之序也。”;曾子;《论语》;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经典。 ;《论语》不但是中国传统经典,而且也是整个东亚文化圈所共同承认的经典,它对东亚文化与儒家文明的发展起到深远作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论语》与算盘”;涩泽荣一(1840-1931),日本明治和大正时期的大实业家。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经济的领路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日本近代实业界之父”。荣一将《论语》作为第一经营哲学,他的著作《论语与算盘》主张“义利合一”,旣讲赚钱之术,也讲儒家忠恕之道。 ; 《论语》集中体现出孔子的“仁”学; 活泼泼的“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朱子《论语集注》:“先其事之所难,而后其效之所得,仁者之心也。此必因樊迟之心而告之。”;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朱子《论语集注》:“讱,忍也,难也。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发,盖其德之一端也。夫子以牛多言而躁,故告之以此。使其于此而谨之,则所以为仁之方,不外是也。”
“愚谓牛之为人如此,若不告之以其病之所切,而泛以为仁之大槩语之,则以彼之躁,必不能深思以去其病,而终无自以入德矣。故其告之如此。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大小之不同,然其切于学者之身,而皆为入德之要,则又初不异也。读者其致思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朱子《论语集注》:“敬以持己,恕以及物,则私意无所容而心德全矣。”
“程子曰:‘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看其气象,便须心广体胖,动容周旋中礼。惟谨独,便是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