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高考题型训练:15分选考题训练:1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解答类.docxVIP

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高考题型训练:15分选考题训练:1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解答类.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训练16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解答类 1.(广东省2019届百校联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第二,通过修订总理衙门时代的旧有制度,制定一系列新的规章,建立了一支高效、稳定、正规的外交官队伍。第三,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完成了中国标志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交礼仪的制度化。第四,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人才培训机构储才馆,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技能的培训并重,重视提高外交官的业务素质。 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成功变革得益于庚子惨败后清廷统治集团中形成的积极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的变革氛围。洋务运动时期的努力最终为清末新政时期的改革铺平了道路,新政中外务部的官员大部分“都在国外学习或在驻外使馆工作过”。中国的现代外交体制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哪里需要变、如何变必然以西方模式作为参照系,这就更要扩大中外交往“以广见闻”。一些国内重臣对推动外交体制的变革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粤督陶模在1901年提出政府要设十部,外务部位居第二;袁世凯也积极号召政府将礼仪性外交活动制度化。 ——摘编自崔军伟《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末新政时期的外交体制变革。(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6分) 答案 (1)评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完成了对旧机制的割舍与新体制的创建,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要求;利于提高外交人员的素质,改变中国外交官员对于世界形势、外交惯例懵懂无知的局面,较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有利因素:统治集团中形成了浓厚的变革氛围;国内重臣的推动;中外交往不断扩大;外交事务日益繁杂;洋务运动的推行。 2.(惠州2019三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70年代,美苏争相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导致中导问题出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出于推动新思维改革、改善对美关系的政治考虑以及推动核裁军谈判、减轻国家经济负担的经济考虑,向美国做出重大让步。双方于1987年12月签署了《美苏关于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规定将要销毁的中导数量,苏联比美国要高出一倍。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积极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伴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陆基中程导弹力量的持续提升,美国对俄罗斯推动该条约全球化表示支持。俄美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主要目标在于限制第三国拥有的陆基中程导弹。但是,美俄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将遭遇一系列阻碍,其实现前景十分渺茫。 ——摘编自蒋翊民《〈中导条约〉全球化:动因、路径与前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中导条约》签署的历史影响。(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导条约》全球化前景渺茫的原因。(7分) 答案 (1)影响:缓和了美苏局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力量失衡;加速推动了苏联国内的经济政治改革;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动和平与发展观念的深入。 (2)各国陆基中程导弹力量的持续提升,多极化趋势加强;美俄推动条约全球化的目的是限制其他国家的发展,维护自身的优势;旧的国际政治秩序的不合理;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因素使局部局势动荡不安。 3.(广东省2019届一模)[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五四运动期间,吴文藻广泛接触了罗素、杜威、梁启超、孙中山和胡适等人的思想。他于1923年赴美留学,1933年回国担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并在抗战期间南下抗日,兼任蒙藏委员会顾问。其时他对中国民族学和社会学全盘西化的状况感到不满,极力主张“民族学中国化”“把包括汉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民族学的研究对象,让民族学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学教学和科研体系”。他曾邀请拉德克利夫—布朗等学者来华讲学,提出了“社区研究”的路径和框架,主张“用同一区位的或文化的观点和方法,来分头进行各种地域不同的社会研究”,组织多批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对费孝通、林耀华、李安宅、瞿同祖等后辈影响极大。 ——摘编自林耀华《吴文藻传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文藻学术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文藻的历史贡献。(6分) 答案 (1)特点:将西方学术中国化、民族化;重视实地考察和社区研究。成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留学经历;西学东渐;抗日战争和民族危机日趋深重。 (2)历史贡献:引入西学,培养大批社会学科研学术人才;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学科研体系;其研究有利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荣辱不惊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