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浮游藻类监测技术规范》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VIP

《淡水浮游藻类监测技术规范》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B ××××—×××× DB ××××—×××× PAGE PAGE 1 XXXXX 发布××××-××-××实施××××-××- XXXXX 发布 ××××-××-××实施 ××××-××-××发布 淡水浮游藻类监测技术规范 Monitoring Techniques of Freshwater Phytoplankton (征求意见稿) DB ××××—×××× DB 江苏省地方标准 ICS 目次 TOC \o 1-4 \h \z \u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 浮游藻类Phytoplankton 1 3.2 浮游藻类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1 3.3 浮游藻类密度Phytoplankton density 1 3.4 浮游藻类生物量Phytoplankton biomass 1 3.5 藻类水华Algal bloom 1 4 监测原则 2 4.1 科学性原则 2 4.2 可操作性原则 2 4.3 持续性原则 2 4.4 保护性原则 2 4.5 安全性原则 2 5 试剂和材料 2 6 仪器和设备 2 6.1 野外采样 2 6.2 样品前处理 3 6.3 实验室分析 3 6.4 其他辅助设备 3 7 监测步骤 3 7.1 野外采样程序 3 7.2 实验室分析程序 4 8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9 8.1 野外质量控制程序 9 8.2 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 10 种类鉴定参考书目(建议) 11 前言 本标准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提出。 本标准由xxxx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常州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继影、徐恒省、张咏、徐东炯、吕学研、牛志春、陈桥、蔡琨、沈伟、陈瑜、沈丽娟、景明、张翔。 淡水浮游藻类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浮游藻类监测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所辖湖泊、水库、河流等水体类型中淡水浮游藻类的监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超微藻(粒径≤2μm)的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 (2)《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T 6920) (3)《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HJ 506) 3 术语和定义 3.1 浮游藻类Phytoplankton 水中营浮游生活方式的藻类群落,易于在风和水流的作用下作被动运动,不包括细菌和其他植物,淡水中常见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Cyanobacteria)、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裸藻(Euglenophyta)、甲藻(Pyrrophyta)、金藻(Chrysophyta)、黄藻(Xanthophyta)和隐藻(Cryptophyta)等门类。 3.2 浮游藻类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群落中在数量或生物量方面占有优势地位的浮游藻类种类,对群落结构影响较大。本标准规定在浮游藻类群落中超过总密度或总生物量15%的均为优势种。 3.3 浮游藻类密度Phytoplankton density 单位体积中某种类或全部浮游藻类的数量。 本标准规定浮游藻类密度以细胞数表示,密度单位为cells/L。 3.4 浮游藻类生物量Phytoplankton biomass 单位体积中某种类或全部浮游藻类的质量。 本标准规定浮游藻类密度以湿重计,生物量单位为mg/L。 3.5 藻类水华Algal bloom 由于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后聚集使得水体颜色明显改变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4 监测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监测点位(断面)及监测结果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全面反映监测区域淡水浮游藻类的整体状况。样品采集时应采用统一、标准化的方法,覆盖监测点位(断面)的不同小生境,同时根据不同类群物种分布的差异采用适当的采样方式和采样量。 4.2 可操作性原则 淡水浮游藻类监测需要综合考虑人力、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立足于环境监测业务化及环境管理需求,优先采用效率高、成本低的监测方法。 4.3 持续性原则 考虑到生物群落演替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建议监测点位(断面)、方法、时间和频次等一经确定,应尽量保持延续性,对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跟踪。 4.4 保护性原则 监测以保护和恢复为最终目标,因此在监测过程中应避免对野生生物造成伤害,避免超出客

文档评论(0)

雄霸天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