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社交礼仪篇-问候与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问候时 称谓 的选择 敬称:姓氏+老、姓氏+公、姓氏+老师 一般称谓:先生、太太、女士、小姐、同志 亲昵称谓:大爷、阿姨、小+姓氏、老+姓氏 职业称谓:姓氏+职务、姓氏+职称 涉外称谓:阁下、殿下、公爵夫人 一、称谓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恰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 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的程度和社会风尚。 尊者为先:上级在先、长者在先、女性在先。 客人到来之时应该主人先伸手,表示欢迎; 客人走的时候一般是客人先伸手,表示愿意继续交往。 握手时掌握好时间与力度,3秒且抖动3次为宜。 忌左手与人相握。 忌心不在焉,东张西望。 与女士握手,只能轻握手指,忌双手满握。 男士在握手忌戴手套与帽子,女士可以例外。 二、问候礼--握手 大方伸手 虎口相对 男女平等 右手相握 目光对视 表情互动 力度七分 三秒结束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见到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时伸出双臂示意互相拥抱,米歇尔却远远伸出一只手,示意握手打招呼。 参加东盟10+3(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在会议开始前合影留念,安倍伸出手,朴槿惠面容和蔼,但却不予理睬。 致礼者离对方2m左右; 15°:一般问候、打招呼; 30°:迎客 45°:送客 90°:致谢、致歉、致哀 二、问候礼--鞠躬 受礼者还以前倾度大致相同的礼; 上级、长者不必鞠躬还礼,可以欠身点头。 主要用于不太熟悉的人或同一场合多次见面的熟人之间; 微笑致意 点头致意 举手/挥手致意 脱帽致意 欠身致意 二、问候礼--致意 原为佛教礼仪,后盛行于印度和东南亚等佛教国家 ,以泰国合十礼为例: 拜佛或僧人,拇指尖在眉头; 拜长辈,拇指尖在鼻尖; 平辈互拜,拇指尖在下巴,中指尖在鼻尖; 接受晚辈拜,放在胸前就可以了; 拜僧人或长辈时,男要弯腰,女要半蹲,平辈只需低头就可; 肘都是收紧的。 二、问候礼--合十礼 二、问候礼--拥抱礼、吻手礼、屈膝礼、贴面礼 问候 训练 自我介绍禁忌 急于表现自己; 夸大表现自己; 不敢表现自己; 不能表达自己 当两人间自我介绍时 先礼貌问候对方; 说出姓名、单位、身份; 表达想要结识对方的愿望; 继续交谈或礼貌告辞。 三、介绍礼仪--自我介绍 作业1:准备1分钟求职面试自我介绍。 作业2:准备1分钟礼仪风采大赛选手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的方式 当作为介绍人时 应注意站立的姿势与位置; 应准确称呼双方; 应掌握好介绍的顺序; 应根据场合准备介绍内容。 当被介绍时 表现出结识对方的热情,起立或欠身致意; 双目应该注视对方; 介绍完毕,握手问好。 三、介绍礼仪--他人介绍、居间介绍 作业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会议场合的居间介绍。 作业4: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相亲场合的居间介绍。 tips1:将“卑者”先介绍给“尊者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二章 职业形象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三章 社交礼仪 第四章 商务礼仪 * * 战国时代各路诸侯王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京述职,诸侯王为了拉近与朝廷当权者的关系,开始出→现了名片的早期表现形式——“谒”。 所谓“谒”就是拜访者把名字和其它介绍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当时纸张还未发明),作为给被拜访者的见面介绍文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名片。 东汉,“谒”之名称被“刺”所取代,材质仍为竹木之类。有人在“刺”上添加了官职年龄等内容,专供拜见之用,名曰“爵里刺”。这种官场名片有专门的书写格式,要把所有内容在“刺”的中央写成一行,不能拆分,故而也叫“长刺”。 待到蔡伦发明了纸张并普遍使用,“刺”的材质渐渐改成更便于携带的纸张。   唐代使用的名片叫做“名帖”。唐人的名帖,多用红笺。比较讲究的,还要用泥金书写,比竹木制成的“谒”和“剌”等显贵多了。 宋代通行一种叫“门状”的名片,内容比较复杂,像一封短信,多是下属求见上司时使用的。“门状”制作甚为讲究,有的用红绫制成,赤金为字;有的就是一幅织锦,其上大红绒字也是织成的。如此名片,即使是在今日也属豪华型的。 到了明代,“名帖”与“名”字有了瓜葛。明代的“名帖”为长方形,递帖人的名字要写满整个帖面。如递帖给长者或上司,“名帖”上所书名字要大,越大越表示谦恭,名字小会则被视为狂傲。  清朝才正式有了“名片”之说,从保留下来的清末名片看,有的已注明详细地址,有的还加写个人简况,有的附有短语,如“请安谢步”,表示只为问候而来,勿烦主人回访。也有的写上“拜客留名,不作别用”,意在以防被人利用为非作歹。 民国时期的名片,文字竖排,内容一般比较简略,有时只写个名字,或再加一个商号名称及地址而已。民国名片与现在名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名片上往往会写上主人的字、号和籍贯。尤其民国商人,特别重视宣传籍贯,目的在于取信于朋友商家,或是认认老乡互相帮

文档评论(0)

137****0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