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现代戏剧发展脉络概述》-公开课件.pptVIP

《第一章中国现代戏剧发展脉络概述》-公开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剧的特征: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是具有现场直观性、双向交流性与不可完全重复的一次性艺术。 戏剧的本质: 戏剧是一种文化;戏剧是一种艺术;戏剧是由演员表演某种能引起戏剧美感的内容的艺术。 黑格尔说:“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作诗乃至一般艺术的最高层”。 说明:本课程主要研究中国现代戏剧中的话剧文学部分 第一章 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时期 一、前奏:中国近代戏剧改良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创刊号上发表了《劫灰梦传奇》,揭开了“戏剧改良”的序幕。接着,他又写了《新罗马传奇》和《侠情记传奇》,在体制、格律上对传统戏曲均有突破。1904年,陈去病、柳亚子创刊了《二十世纪大舞台》,正式提出了“戏剧革命”的口号,公开号召组织“梨园革命军”。柳亚子撰《〈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强调借戏剧以实现政治革命的目的;三爱(陈独秀)撰《论戏曲》,阐述戏剧的教育功能。 在理论家的倡导下,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出现了新高潮,创作了大量戏剧作品,如写以邹容入狱为题材的《革命军》(浴血生著,1903)、以皖浙起义和徐锡麟秋瑾殉国为题材的《苍鹰击》(伤时子著,1907)、《轩亭秋》(吴梅著,1907)、《碧血碑》(龙禅居士即庞树柏著,1908)、《开国奇冤》(华伟生著,1912),以反美华工禁约运动为题材的《海侨春》(南荃居士即贺良朴著)。 用戏剧为武器配合当时民主革命运动,是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以秋瑾牺牲一事为题材而谱成的戏剧还有许多,如《六月霜》(嬴宗季女著,1907)、《轩亭冤》(湘灵子著,1907)、《皖江血》(孙雨林著,1907)、《轩亭血》(啸庐著,1908)、《侠女魂》(蒋景缄著,1909)、《秋海棠》(悲秋散人著,1912)等。 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戏剧还出现了许多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题材、用以宣传民族思想、弘扬爱国精神的作品。如写岳飞的《黄龙府》(幽并子著,1904),写文天祥的《爱国魂》(筱波山人著,1908),写郑成功的《海国英雄记》(浴日生著,1906),写史可法的《陆沉痛》(无名氏著,1903)等。 除此之外,还出现了许多关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题材作品,借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例如写法国罗兰夫人的《血海花》(玉瑟斋主人著,1903)、写日本维新爱国志士故事的《海天啸》(刘钰著,1906)、写古巴学生爱国运动的《学海潮》(春梦生著,1903)等。此时期戏剧还有一些是假托童话和寓言故事宣传爱国主义和民族思想,如洪炳文(楝园)编写的《警黄钟》和《后南柯》等。 在艺术形式方面,戏剧改良后的戏剧文本与传统戏曲也有了诸多不同,例如传奇和杂剧逐渐融合在一起,传奇杂剧的体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曲白比重发生改变,曲逐渐减少而白逐渐增多;曲律得到解放,不必再按曲牌要求谱曲;程式化的动作亦为日常生活运动所取代等。 与小说界革命的缺陷一样,戏剧革命由于注入了过多的政治说教因素忽视了戏剧的艺术规律而使其艺术性大打折扣。与之相应,各剧种也闻风而动,实行改良,例如汪笑侬(1858—1918满族人)对京剧的改良,“戏曲改良公会”对川剧的改良,“易俗社”对秦腔的改良,“警世戏社”对评剧的改良,“志士班”对粤剧的改良等。这些努力使传统戏剧被不断地改变,却并没有能够产生出新的剧种,因而它们仍然是传统戏剧的继续。 二、早期话剧的引进: 与近代戏剧改良相对应的另一条线索是由西方话剧的引入而导致的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早在1866年,上海就有了第一个由上海西人业余剧团建立的正规剧院——上海兰心剧院,后又建立“东京席”的小剧场,供日本新派剧剧团来华演出。 中国人演话剧始于1899年,由上海教会学校学生业余演出。教会学校最初演出欧洲戏剧,后又上演了《官场丑史》(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六君子》和《义和拳》(1900年,上海南洋公学)、《张汶祥刺马》、《英兵掳去叶名琛》等剧(1903年,南洋公学、民立中学)等。这些学生演剧活动在当时影响并不大,但是却反映了中国青年一代开始寻找戏剧的另一种新形式的努力。 三、中国早期话剧: 从十九世纪末叶到五四运动前夕,是新剧、文明戏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时期。   成立于1906年底的春柳社标志着中国早期话剧活动的正式开始。春柳社成立于日本东京,是由留日学生组织的一个综合性文艺团体,全称“春柳社文艺研究会”。创始人为李叔同(1880—1942)、曾孝谷(1873—1937),主要成员有欧阳予倩、马绛士、陆镜若、

文档评论(0)

saodishenseng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