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用策有道》课后练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用策有道》课后练习.doc

《古诗鉴赏,用策有道》课后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颈联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空”字含义丰富,请加以分析。(5分) 3.诗中写昭君的“怨恨”,昭君怨恨什么?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作者在中间两联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5.试概括这首诗的主旨。(6分) 6.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昭君怨恨什么?借昭君的怨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7分) 7.明人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这里不适合也不协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作简要阐述(5分) 【典例剖析】 【读懂】 ①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②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③空归: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 ④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诗歌大意:群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昭君生长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一离开紫台就和沙漠连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向着黄泉。只凭画图约略地看宫女的容貌,环佩声响,只有魂魄月夜归来。千年琵琶弹奏胡音胡调。分明是怨恨之情从乐曲中抒发出来。 【悟透】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 【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 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写昭君本人,形成生地和死地的对照。这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这轻轻两句,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和沉重之感。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 【颈联】由咏史转向了抒情与议论,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抱恨天涯,葬身异域的悲苦命运。这两句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写她自从踏入宫门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这一生的孤独。毛延寿的一颗丧父落泪痣,让昭君做了三年冷宫人。然后,一纸和亲书,她的美便终老在了单于父子的怀抱。 昭君才华卓立,美貌超群,远嫁异域,流离他乡,身死而遗长恨;子美济世之志甚高,安邦之才甚异,但终其身未一展抱负,被疏辞官,漂泊江南。 【答对】 1.【参考答案】 B 【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哪怕是对王昭君的。而《咏怀古迹》(其三)借昭君感激怀,“怨恨”是主题词(诗眼)】 2.【参考答案】 ⑴表面的意思是魂灵归来也徒然;(1分) ⑵ 深层的意思是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见证了其身世的凄凉以及怀念故国的强烈感情。(2分) ⑶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2分) 3.【参考答案】 ⑴怨:王昭君埋没汉宫,“始不见遇”;恨: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远离家园,“终不归根”。 【或: 诗歌写出了王昭君始不见遇,终不归根,怀念故土的怨思怨恨。】(2分) ⑵杜甫寓居在昭君的故乡,借昭君感己怀。杜甫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2分) ⑶总之,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2分) 4.【参考答案】 ⑴采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描写王昭君的悲剧。 ⑵颔联和颈联:有“去”和“留”的对比;离开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不该留下的荒漠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魂魄却归来的反衬。 ⑶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2分) 5.【参考答案】 【示例1】⑴这首七律咏史诗,诗人

文档评论(0)

187****4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