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制作”课题.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制作”课题.pdf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录 一、课题的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二、操作定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制作” (二)校外教育 (三)活态传承 三、研究 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二)研究内容 1 活态传承视野下非遗“花灯制作”的问题梳理 2.活态传承视野下非遗校外活动 “花灯制作”的课程教材开发 3.活态传承视野下非遗校外活动 “花灯制作”的教学创新 4.活态传承视野下非遗校外活动 “花灯制作”的师资建设 四、研究过程与实践 (一)成立组织架构,制定研究方案 (二)基于调查研究,发现存在问题 1.社会无支持导致非遗 “花灯制作”传承乏力 2.课程无体系导致非遗 “花灯制作”传承乏力 3.教学无创新导致非遗 “花灯制作”传承乏力 4.师资无合力导致非遗 “花灯制作”传承乏力 (三)通过实践探索,寻求传承对策 1.活态传承视野下非遗 “花灯制作”的社会“整体支持”策略 2.活态传承视野下非遗 “花灯制作”的课程“系统开发”策略 3.活态传承视野下非遗 “花灯制作”的教学 “活力创新”策略 4.活态传承视野下非遗 “花灯制作”的师资 “内外融合”策略 五、研究成效分析 六、结论 非遗 “花灯制作”在少儿校外教育中活态传承的实践与研究 海宁市青少年宫 葛曙明 [内容摘要] 遗是我们的祖先以日常生活的运用、传习而留存到今天的文化财富。 遗传承 是以人为主体的活态传承,少年儿童是 遗传承的希望。作为地域性 遗文化,目前非遗活 态传承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以“花灯制作”为例,非遗活态传承缺乏社会支持、缺乏课程体 系、缺乏教学创新、缺乏师资整合。要解决 遗 “花灯制作”活态传承问题,可以依托校外 教育力量,采取社会 “整体支持”优化传承环境、浓厚传承氛围,通过课程 “系统开发”明 确传承目标、完善传承内容,通过教学 “活力创新”改进传承方式、增加传承内涵,通过师 资“内外融合”壮大传承队伍、提升传承质量,从而针对少年儿童开展特色性创新性传承活 动。 [关键词]非遗;花灯制作;活态传承;校外教育 一、课题的提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人们的思想认识密切相关,但将儿童列为活态传承的后备军尚未 得到各界的广泛认同与重视。目前我国十分关注对老一辈传承人的保护,却并未意识到少年 儿童才是 遗传承的核心对象。对在少儿中开展 遗传承活动方式也缺乏研究和创新。 (一)研究背景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非物质文 化遗产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从历史角度看,历代的非遗传承都是从孩子入手的,大部分 物质文化遗产传人都是从幼年在心灵中播下种子,而后生 发芽、发扬光大。少年儿童是 遗传承的基础,复旦大学郑土有教授了提出非遗传承 “儿童第一”的理念。[1]而根据 教育部新发布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国学生应当具备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 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2 ]非遗有着很强的文化属性,通过 非遗学习,正可强化少年儿童操作素养、思辨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加文化认同。 现代中国对 遗的关注 步较晚,在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等多次时代的大变革后,不少非遗已经濒临消亡。近年来国家政策有所完善,而 遗传承政 策是否落实,也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相关。“硖石灯彩”又称 “硖石花灯”,是我国第一批 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级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发 〔2006 〕18号)。也是海宁本土文 化,有较强的地域特点。政府一方面比较重视这项非遗的保护,确立了部分传承人,另一方 1 面对 “花灯制作”手艺的传承和保护缺乏抓手,传承人不知该向谁传授。目前急需梳理“花 灯制作”传承乏力的原因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需要一个科学的对策。 非遗的传承我们首先会想到少年儿童,但学校有严格规范的课程设置,即使能提到某些 非遗项目,大多蜻蜓点 。校外教育如青少年宫、文化馆、社区等正可以填补学校非遗教育 的空白,发挥 遗活态传承的阵地作用。非遗源于生活,具有传习性特点,校外社会力量中 的民间艺人,

文档评论(0)

tina02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