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败血症 (septicemia)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 脓毒血症 (pyemia) 医院感染 (hospital infection,nosocomial infection) 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 菌血症(bacteremia) 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 毒血症(toxemia) 带菌状态(carrier) 显性感染 (apparent infection)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subclinical infection) 二 、思考题 1.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2.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3.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4. 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5. 固有免疫的构成因素与作用 6. 适应性免疫在抗胞外菌、胞内菌,及外毒素的作用机制 7.感染的传播方式与类型 8.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特征及危险因素 salamander: (3)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infectious shock) 毒素 血流 内毒素血症 作用与血小板、白细胞、补体系统 产生 TNFa、IL-1、IL-6等 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毛细血管扩张,有效血循环 休克 (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内毒素 血流 激活凝血系统 血液凝固 (Ⅲ)免疫病理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真菌和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所致的过敏 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链球菌胞壁多糖抗原与心脏、关节组织糖蛋白之间存在着共同抗原,可致这些部位的病变。 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如长期或反复的链球菌感染可致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基底膜所致的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 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如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变。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 感染的发生,除病原菌必须具有一定的毒力外,还需足够的数量。 数量的多少与病原菌毒力强弱有关. 也取决于宿主免疫力的高低。 三、细菌的侵入部位 有了一定毒力和足够数量的病原菌,若侵入易感机体的部位不适宜,仍是不能造成感染。 各种病原菌都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这与病原菌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微环境有关。 §第三节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 是人类在长期的种系 发育和进化过程中, 逐渐建立起来的一 系列天然防御功能。 适应性免疫 Adaptive ⑴ 非特异性 ⑵可遗传 ⑶个体出生时 即具备 ⑷再次接触时 功能不增加 是个体出生后在 生活过程中与病原 体及其毒性代谢 产物等抗原分子 接触后产生的免疫 固有免疫 Innate ⑴针对性强 ⑵不能遗传 ⑶再次接触 免疫强度增加 ⑴物理屏障 ①皮肤与粘膜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 ②血脑屏障 ③胎盘屏障 (2)化学屏障 皮肤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溶菌酶、补体、抗菌肽、 乙型溶素、防御素等 (3)微生物屏障 正常菌群拮抗作用 一 固有免疫(一)屏障结构 (二)吞噬细胞(phagocytic cells) 1.吞噬细胞的类型 大吞噬细胞(macrophagocyte): 单核细胞(monocytes)、巨噬细胞 (macrophage) 小吞噬细胞(microphage):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2.吞噬和杀菌过程 (phagocytosis)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①游走与趋化—趋化因子促使吞噬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 ②识别与结合—吞噬细胞与病菌接触 ,涉及到各类细胞的受 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 与“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结构”(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 PAMP)的结 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入团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广播电视中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框架核心筒结构 鲁班奖).docx VIP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docx VIP
- CSGO主题PPT课件教学课件.pptx
- 中国心肌病综合管理指南(2025)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生成式AI在小学美术课堂差异化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VIP
- 2025年教育心得分享:农村小学依托生活资源开展数学教学的路径.docx
- 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治安防范要求.pdf VIP
- 中国心肌病综合管理指南2025解读(2)PPT课件.pptx VIP
- 2025NCCN膀胱癌指南解读:最新诊断与治疗策略PPT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