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中小学生开始
2007年05月15日04:5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刺绣、皮影、剪纸……这些我们曾见惯不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却象珍珠般珍贵却又罕见。几乎每个人都在呼吁和困惑如何保护它们的时候,青羊区已率先将其纳入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并逐渐建立起一系列长效机制,让其对广大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产生影响。目前,以东城根街小学为代表的一批中小学校纷纷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不仅让孩子们从小开始了解自己的民族特色文化,并从中提高艺术修养和基本素质,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物”)的保护和传承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探索篇
5分钟课程 孩子们对“非物”感兴趣
镜头——
踏进蜀锦博物馆的大门,左侧几台大型的仿古织锦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几位国宝级的老织锦师傅的现场织锦表演,其娴熟的动作和灵敏的身手引得同学们啧啧称奇;右侧,各种丝绸工艺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前方,则有着更多的令人叫绝的手工艺品……原来,东城根街小学3年级的孩子们到这里“春游”来了。
“锦江的来历与蜀锦有关吗?”“为什么手工织锦比机器织的昂贵得多?”“这个织锦机一天能织多少锦出来?”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孩子们知道了“丝绸之路”的来历,知道了“锦”与“缎”的区别,知道了“蜀锦”为何名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好奇的孩子们还围着讲解员不停的问这问那,不肯离去。“这次春游虽然没有看到桃花,麦苗,但我觉得大开眼界了!”回到家里,9岁的灵灵骄傲地告诉妈妈。
说到将民间文化引入学校教育的初衷,东城根街小学校长陈思廉说到一个细节:有一年的圣诞节,老师们发现学校有许多孩子拿着充气棒在校园里打来打去,显然这是昨晚参与圣诞节游戏的孩子们余兴未尽,而每年中国传统的春节为什么不见孩子们有那么高的热情?老师们继而想到了学生们热衷的“过洋节”、“吃西餐”、“看日韩漫画”,而对本国的诸如传统节日、民族习俗、民间艺术等关注甚少,理解肤浅,以至于常常将“樱桃小丸子”、“奥特曼”、“流氓兔”挂在嘴边。
“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淡薄和冷落恰好说明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这不能怪孩子们,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改变”,陈思廉没有阻止孩子们不正常的举动,而是组织老师们开始了一个课题——中华民族文化小学教育活动的研究。
在研究中,学校发现,学生们并不是盲目抵制传统文化,而是对我们自己的东西知之甚少,于是,学校开始设计、开展以民族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学生喜爱的系列活动,开发出与每个学科相关的民族文化教育内容,并在课前或课后的“5分钟”向学生们进行介绍,引导他们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兴趣并参与其中。2003年和2006年,学校还专门举办了“中华民俗文化节”和“非物进校园暨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少年活动”,在学校的组织下,成都群众艺术馆王馆长带领老师和民间艺人们来到校园,给学生们展示本土的民俗绝活,“风筝大王”、川剧大师也带着自己的拿手好戏来到孩子们中间,“现在我们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感兴趣了,学校也还在不断拓宽学生的艺术学习范围,争取达到每个学生毕业时必须了解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至少学会1门艺术技能的目标”,陈思廉表示。
变化篇
“非物”进校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镜头——
去年的一天,东城根街小学5年级2班的班主任老师看到了一篇作文:
“本文的主角之前是一个有点调皮、有个性、但做事不能坚持的孩子,他争取了半天大家才同意加入皮影团,并让他在《猪八戒吃西瓜》的节目中‘扮演’了主角……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很好玩,可一会儿,我们几个配角都觉得不是那么简单、有趣了,一会儿揉揉肩,一会儿捶捶腿,纷纷放下皮影小人休息了。这时,雪白的幕布上只有‘猪八戒’还在不知疲倦地练习着摔倒的动作。再看看李玮鸣,只见他在明晃晃、炽热的灯光照射下练得一脸通红,额头满是一颗颗晶莹的汗珠,可是他却依然坚持不懈,想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个动作,从没有见过他那么刻苦,真跟变了个人似的。练习结束了,皮影老师连连称赞李玮鸣学得快,学得认真,表演得最好。李玮鸣一把擦去头上的汗,高兴地笑了……有了这样的李玮鸣,我们的演出一定会成功!”
看到这里,老师同样高兴地笑了,原来,这是同学们对李玮鸣的评价。自从进了皮影团,李玮鸣不仅改掉了马虎、懒散的坏习惯,更加热爱班级和学校,在学习上也更勤奋了,同学们也纷纷对他“刮目相看”,昔日的小“淘气包”变成了一个自信、有责任心的孩子。
改变的不仅仅是李玮鸣。在东城根街小学的《中华民族文化小学教育活动的研究报告》中,老师们惊喜地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后,不仅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还对学校的教育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首先,对中华文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