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斯长斯 吾爱吾庐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目录 一、梅贻琦与清华 ㈠人物简介 ㈡梅贻琦与清华 二、主要的高等教育思想 ㈠通才教育思想 ㈡高等教育中的大师论 ㈢学术自由,教授治校 三、历史地位与评价 四、启示 一、梅贻琦与清华 ㈠人物简介 梅贻琦(1889一1962),字月涵,是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教育理论和思想,对20世纪30-4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㈡梅贻琦与清华 1、梅贻琦在清华(1931-1937) 清华学生提出清华校长人选标准五条: ①无党派色彩; ②学识渊博; ③人格高尚; ④确能发展清华; ⑤声望素著。 1937年日本发动清华战争、国内大学师生群起抗日,社会动荡不安。国难当头,学生运动迭起,他以超人的冷静态度维持了稳定的局面。 2、梅贻琦在联大(1937-1945)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战火逼近北平,清华被迫迁往长沙,后再次迁往昆明,与北大、南开组成的“临时大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由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梅贻琦和南开大学张伯荃组成常委会,三校共同办学。而蒋梦麟和张伯荃均有政府职位在身,联大的实际主事人则为常委会主席梅贻琦。 3、梅贻琦在新竹清华(1955-1962) 1955年,梅贻琦怀着深深的“清华情”、美好的“清华梦”赴台“复校”。从初步规划、选校址,到延聘教师、各方联系,梅贻琦无不亲力亲为,投入全部精力。在他的努力下,新竹清华以“魔术师般的神速”建设,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于1956年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对科学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2年在台北病逝,葬于新竹清华校内。 二、主要的高等教育思想 ㈠通才教育思想 1、通才教育的内涵 通才教育就是要在大学阶段给学生以“通识”,即“知类通达”的训练,使学生在业务上对自然、社会和人文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综合的知识,而不是“贵乎专技之长”。 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 2、具体的措施 ⑴德智体美群劳诸育并进,培养“全人格的人” 梅贻琦认为,大学通才教育必须涵括德智体美劳诸育内容,五育并举体现了梅贻琦教育思想中的和谐发展观。梅贻琦所谓的通才就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他必须具备“整个之人格”。主要包括知、情、志三个方面。 ⑵加大师资投入 他认为“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多方礼聘知名学者到清华任教。在他看来,教授是学校的主体,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撅持子凳子的。他指出:“清华优越条件固然多,倘若不注重聘教授,最终只是一个空架子。” ⑶改革课程,确立学分制与选修制 1933年,根据通才教育原则,清华大学文、法、理三院实行了大学一年级不分系的办法,规定了“大一共同必修课程”。三院大学一年级学生都修同一门类的课程,为此各系课程表也都做了相应调整。大学一年级不分系,文理法工学院学生在一年都修习包括自然、社会与人文3方面的共同必修课,共计36-38学分,占总学分的27.2%-28.3%。其他各类课程所占学分比重,各系略有不同。重视基础课程,专门性课程较少。 表1.2清华大学各院课程统计 表1.2表明,自清华实行通识教育以来,所设课程的增加。尤其在1932年,梅贻琦担任清华校长后的第二年,增加最为迅速。 ㈡高等教育中的大师论 1、大师论 “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的教授。”他提出了著名的大师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为也。” 梅贻琦认为“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要达到这两大目标,必须有两个必备的条件:其一是设备,其二是教授。 2、具体措施 首先,扩大教师队伍。 其次,延聘外国学者。 第三,提高工作效率。 梅贻琦任职期间,清华教师人数增加,教师结构呈“倒金字塔”型,教授副教授人数众多,讲师助教人数较少,教授年龄偏青年化。 ㈢学术自由,教授治校 1、学术自由 “为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他推行了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主张。 2、教授治校 ——吾从众 梅贻琦是一位极具民主作风的校长,他总是倾听群众意见,集思广益,择善而从,“教授治校”更是他积极奉行的教育管理模式。清华大学成为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实践“教授治校”民主精神最为彻底的大学。 3、学术自由与教授治校 “学术自由”与“教授治校”是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两者是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学术自由是教授治校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实行教授治校制度,才能充分保证大学学术自由的文化性。同时,“教授治校”是学校民主管理的核心内容。 三、历史地位与评价 梅贻琦创造了清华和联大时期的辉煌,在他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CM 1021.135-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桑椹.docx VIP
- 合肥南站枢纽方案.pdf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公司年度颁奖晚会主持词与公司年终工作总结2合集.doc VIP
- GB/T 27726-2011_热塑性塑料阀门压力试验方法及要求.pdf
- 医学生全国水平测试题库.pdf
- 2025年东莞实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第十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课件.ppt VIP
- 基于模糊控制的智能浇灌系统设计.pptx VIP
-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