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上海莲花河畔13层住宅楼倒塌示意图 图2 内支撑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3 支护结构工况剖面图 ① 支撑的安装和拆除顺序必须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工况相符合; ② 先安装支撑后开挖土方; ③ 主体结构底板或楼板完成后,并达到一定的设计强度,可借助底板或楼板的强度和平面刚度,拆除相应部位的支撑,但在此之前必须在围护墙与主体结构之间设置可靠的传力构造; ④ 砼内支撑,强度达80%可开挖支撑以下的土方;钢支撑必须保证构件和连接节点的施工质量;支撑系统应封闭。 在基坑较深、土质较差的情况下,一般支护结构需在基坑内设置支撑。有内支撑支护的基坑土方开挖比较困难,其土方分层开挖主要考虑与支撑施工相协调。 a)?浅层挖土、设置第一层支撑; b) 第二层挖土; c) 设置第二层支撑; d) 开挖第三层土 盆式开挖——基坑面积大、支撑或拉锚作业困难且无法放坡的基坑。 盆式开挖过程: 先开挖基坑中央部分,形成盆式此时可利用留位的土坡来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此时的土坡相当于“土支撑”。 随后再施工中央区域内的基础底板及地下室结构形成“中心岛”。 在地下室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开挖留坡部位的土方,并按“随挖随撑,先撑后挖”的原则,在支护结构与“中心岛”之间设置支撑最后再施工边缘部位的地下室结构。 优点:盆式开挖方法支撑用量小、费用低、盆式部位土方开挖方便,这在基坑面积很大的情况下尤显出优越性,因此,在大面积基坑施工中非常适用。 缺点:但这种施工方法对地下结构需设置后浇带或在施工中留设施工缝,将地下结构分两阶段施工,对结构整体性及防水性亦有一定的影响。 岛式开挖 当基坑面积较大,而且地下室底板设计有后浇带或可以留设施工缝时,还可采用岛式开挖的方法。 岛式开挖 这种方法与盆式开挖类似,但先开挖边缘部分的土方,将基坑中央的土方暂时留置,该土方具有反压作用,可有效地防止坑底土的隆起,有利支护结构的稳定。必要时还可以在留土区与挡土墙之间架设支撑。在边缘土方开挖到基底以后,先浇筑该区域的底板,以形成底部支撑,然后再开挖中央部分的土方。 降水与止水 解决地下水、地表水的必要性 ① 渗透水影响主体结构施工。 ② 承压水会冲跨支护结构,喷锚支护的稳定性;排桩支护的桩间止水失效;锚杆施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流砂、流土影响基坑成型;主体结构上浮。 图4 喷锚支护剖面示意 图5 桩间止水失效 图6 承压水导致结构上浮示意图 解决地下水、地表水的方法: 疏、堵为主要的二种方法。 降水与止水 疏:排水、降水 排水:排水沟(坑顶、坑底) 抽水泵(明抽) 排水沟与坡脚间距不小于0.3m。 抽水泵配量V≥1.5Q 降水: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深井降水 每隔 20 ~ 40m 设置一个 考虑因素: ① 土质(砂质土、粉质土、碎石土较适宜;软土和粘土不太适宜) ② 土的渗透系数 ③ 含水层的厚度 ④ 水脉(水的通道) ⑤ 周边环境 ⑥ 电源——二路 堵:止水帷幕(排桩、搅拌桩) 考虑因素: ① 帷幕的深度(切断含水层,增长水流通道) ② 帷幕的封闭状况(全封闭、半封闭) ③ 成型的质量 挡土墙 搅拌桩止水帷幕 支撑 搅拌下沉、边喷浆、边搅拌、边提升 降水的负面环境效应: ① 造成周边地面沉降、建筑物开裂、下沉、构筑物倒塌、电线、电缆断裂; ② 破坏周边环境(土层缺水、少水,改变水流方向)。 降水与止水 回灌后的水位线 降水的负面环境效应的补救措施 回灌(回灌沟、回灌井) 基坑工程监测及时性和准确性 施工监测的目的 根据监测结果,发现可能发生危险的先兆,判断工程的安全性,防止工程破坏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以施工监测的结果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快捷; 将现场监测的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求得更准确的设计参数,修正理论公式,以指导下阶段的施工或其他工程的设计施工。 基坑工程的监测内容 ① 围护结构的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 ② 坑周土体位移 ③ 支撑结构轴力(内支撑,围檩) ④ 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 管网的变形 ⑤ 地下水位及孔隙水压力 ⑥ 坑底隆起量 监测的补充措施——肉眼巡检 ① 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可发现: 意义重大 ② 施工条件的改变; ③ 坑边堆载的变化; ④ 管道渗漏和施工用水不当的排放; 可发现: ⑤ 气候条件的改变; ⑥ 基坑周边的地面裂缝,建(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阿联酋航空介绍(共33张PPT).ppt VIP
- 国企纪委书记竞聘面试题笔试题4套和专业题26问及答案.docx VIP
- 现场仪表 温度仪表WEST 8100+温控器说明书.pdf
- 张正友相机标定法课件.pptx VIP
- 某著名企业供应链咨询构建高效协同的销售与采购供应链战略供应链管理(61页PPT).pptx VIP
- 成人肺功能检查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推荐指南(2025版)解读.docx VIP
- 中国徐州PPT课件.pptx VIP
- 第1节 温度 (课件)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9页PPT).pptx VIP
- 船舶结构与货运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PPT课件3.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