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主讲教师:郭启华教授 安庆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E-mail: qihuag@126.com 第一节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P.Pavlov,1849-1936) 最早提出了条件反射学说。他的理论常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实验 实验程序 将做过唾液腺导管手术的狗放在实验台架上进行实验: 给狗一--灯光或铃声刺激,这时,狗不分泌唾液(无反射); 给狗一团肉粉,狗分泌唾液(无条件反射); 当一--灯光或铃声与肉粉多次配对呈现以后,灯光或铃声也能诱发出唾液分泌(条件反射)。 也就是说狗学会了辨别刺激,知道了灯光或铃声所表示的“食物即将到来”的信号意义。 经典条件反射说 经典条件反射是人类和动物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通过这类条件反射,有机体可以使无关刺激变为有关刺激的信号,从而可以认识事物与事物之间一定的关系,辨别周围世界,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二)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观点 1、 巴甫洛夫关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训练前:US -UR 训练中:CS- US-UR 训练后:CS-CR(UR) 贵宾多多 晚上,我只要把客厅的灯一关,都不用说什么它“蹭”的就往睡台上跑,它知道睡觉的时间到了。有时候我们白天为了逗它就把灯开了又关掉,它也会往外跑。 【思考】 学校中利用经典条件反射的现象? 2、学习律 (1)习得律 指条件反射形成过程。是机体学会一种新的反应,并被逐渐加强的过程。 (2)消退律 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CS)不再伴随无条件刺激(US)出现,条件反射的强度将逐渐减低,最后会降低到条件反射不再发生的程度。 消退现象发生后。如个体得到一段时间休息,条件刺激再度出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的恢复。 (3)泛化律 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个体对条件刺激之一(CS1) 形成条件反射后,也可能对另外的与CS1相类似的条件刺激之二(CS2)、之三(CS3)不经强化而引起条件反射。 例如:幼儿因怕鼠,而致怕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 (4)辨别律 泛化的反面,即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对某特定刺激产生反应,不泛化的现象。如炼钢工人辨别钢花,体操运动员保持姿势,儿童辨别是非,学生区别概念等,都可看作是分化的结果。 (5)高级条件反射 即人们可利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进一步建立一个新的条件反射。 例如,当一只狗形成条件反射后,停止强化,铃声继续出现,然而每在铃声出现前,即在狗的视觉范围内增加一张绘有黑色正方形的卡片,也就是说加上一个条件刺激。此一新加的刺激最初可能会引起狗的注意,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经多次练习后,这种卡片单独出现时,也能引起狗的流涎反应。 这种由原级强化衍生而成的强化也被称为次级强化。 (三)评价 1、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具有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的。 二、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1878一1958)于1878年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他从小是在单室学校里开始接受教育的,华生承认自己小时候不是个好学生,有点懒、不听话、好争斗、学业成绩不好,只能勉强升级,只是在进入了当地的弗曼大学后才有所改变。 1900年在弗曼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0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在芝加哥大学任讲师。1908年到约翰·霍布金斯大学任比较心理学的教授。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的旗帜。1915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一)恐惧形成实验 “Little Albert”实验: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华生强调,要用刺激一反应来分析所有的行为,包括情绪反应。 为此,华生与雷纳(Waison and Rayner,1920)进行了一项称之为“小艾伯特(Little Albert)的实验。 试验程序 小艾伯特是日托中心的一个健康、正常的幼儿,当时他只有11个月又5天。 条件刺激是一只小白鼠。小艾伯特最初的反应是好奇。他看着它,似乎想用手去触馍它; 无条件刺激是用铁锤敲击一段钢轨发出的声音。这显然是一种令人生厌的声音,因为小艾伯特的无条件反应是惊怕、摔倒、哭闹和爬开。 在白鼠与敲击钢轨的声音一起出现3次后,光是白鼠就会引起害怕和防御的行为反应。在6次条件作用后,小艾伯特见到白鼠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小艾伯特1岁又21天时,华生进行了一系列泛化测验,即在小艾伯特面前呈现小白兔、小白狗和白色裘皮大衣等。 在每一种情况下,小艾伯特都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情绪反应,类似于对白鼠的反应。 接下来,华生探讨了用来消除小艾伯特恐惧情绪的种种可行的办法。但不幸的是,小艾伯特在接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