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3
第四讲 对联创作中的修辞运用
对联的基本文体特征是对偶,换言之,对联是以对偶辞格为基础的。对偶辞格是一种偏重语言形式的辞格,因而许多偏重内容的辞格像比喻、比拟、借代、用典、别解等,便可与它结合,有些偏重形式方面的辞格,如排比、反复、顶针等,只要是在上下联对应呈现,便也可与它结合,所以,对偶的修辞运用无处不在。
我们重点讲比喻、用典和排比。而这些辞格在对联创作中的运用,有时可分为“据之构联”(按某辞格的形式、内容来构造一副对联)和“以之润联”两种情况。
对联创作中的修辞除了运用辞格外,还讲究炼字、语音修辞和句法修辞,在这一块本课程重点讲句法修辞,包括省略、句法移位和特殊句式。
第一节 比 喻
1、比喻的定义和结构形式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是这样定义的:“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即当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似时,或者具有某些相似点时,用一个事物的特点来描述另一个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更加意境深远,具有审美效果,这就是比喻。
比喻的结构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喻体事物来阐释或描摹本体事物。因此,在比喻中,相似性(喻核)、本体、喻体和喻词就成为它的四个基本要素。
比喻的基本结构如下:本体+喻词+喻体+相似点.
由于人们在谈话时候话语焦点的不同和表达的需要,比喻的结构并不完全一致,在遵循汉语语法结构的基本规则的大原则下,四个成分的安排是相当灵活的:
本体+相似点+喻词+喻体
本体+喻词+喻体+相似点
本体+喻体+喻词+相似点
有时,四个基本成分中除喻体外的三元素会出现消隐,这不但不影响比喻结构本身的成立,相反,这些成分的异序会让读者带着一种解密的心理去寻求比喻结构的成分语义配合和变化关系,拓展了比喻辞的审美空间。其结构的变化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一是相似点消隐:本体+喻词+喻体,喻体+喻词+本体,喻词+喻体+本体。如明喻。
二是喻词消隐:本体+喻体+相似点,本体+喻体,喻体+本体。如暗喻。
三是本体消隐:喻体+相似点。如借喻。
2、据喻构联
佚名氏格言联(P283):
友如作画须求淡;
文似看山不喜平。
此联谈如何与朋友相处,以及如何写出好文章两个问题,分别用了一个明喻。
贵州镇宁 观瀑亭联(P2-3):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机织天生成。
此亦是以明喻成联,但是又作了延伸,将本体与喻体不全同的方面也讲了。
暗喻在对联创作中用得最多。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自题(22-23):
秋月春花,当前佳句;
法书名画,宿世良朋。
此用古判断句形式,是为暗喻。
巧对(P8):
一枝带雨桃花,昭君马上啼红颊;
几树含烟柳叶,西子宫中蹙翠眉。
此亦为暗喻。
巧对(P44):
草堂中,蛙闹蚓歌,和出鼓声笛韵;
雪地里,鸦行犬走,踏成竹叶梅花。
又有借平行句法来表现暗喻者,如清末民间一讽刺时政之联(P15):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泥干水尽;
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括民,民穷国危。
也有用借喻成联者,如
《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述志(P16):
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此联中本体为“我”。本体、喻词均未出现,只出现喻体,此为借喻。
还有一种只出现本体和相似点的“潜喻”,亦可用来构造对联,如当代刘一平的风景联:
山中枫叶烧人眼;
溪畔苇条割马蹄。
通过“烧”字,人们可联想到喻体“火”。
3、以喻润联
指只是在联的一部分用喻的。
有的只是在单边联中用比喻,如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联:
水面文章风写出;
山头意味月传来。
上联,涟漪即文章,风写出,是将风比作文人。
题四川泸县立石禹王庙灯杆联:
灯嫌月冷连天照;
花怯春寒傍树烧。
“傍树烧”是暗将花之红比作火。
吴恒题杭州孤山竹素园(P335):
山清鱼读月;
山静鸟谈天。
上联“鱼读月”,是讲月映池塘的情景,而“月”既可读,实际上是将月比作了内容诱人的书。这种通过移用动词来表现的比喻,在现代新诗中已屡见不鲜了。
巧对;山中海上(P362):
海上钓翁皆钓鱼,独子陵钓名、太公钓国;
山中猎户只猎兽,惟梁王猎善、文王猎才。
此例与“鱼读月”的分析相同。
第二节 用 典
一、用典的定义及对联用典
为了一定的修辞目的,在自己的言语作品中明引或暗引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现成话,这种修辞手法就是用典。对联所用典故有来源于经典的,也有来源于俗语、俗谚的,如众所周知的“豆腐店”门联“请君跳过鱼儿碗;看我搬成肉价钱”,就是据俗语“跳过鱼儿吃豆腐”和“豆腐搬成肉价钱”撰成。不过,对联中所用典故更多地来自于经典,既有来自于儒家经典者,也有来自于诸子百家经典和道教佛教典籍者。而古代故事的出处则更多地出自历代各种史书,特别是前四史。来自于集部典籍的典故也日益增多,举凡《昭明文选》、杜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青少年趣味编程(Python)第十一节多分支选择if-elif 课后服务.pptx VIP
- 金蝶云星空+V7.6产品培训_财务_税务管理.pptx VIP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2).doc VIP
- 办公楼保洁项目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pdf VIP
- 卫生院职能部门对药物临床应用进行监测与评价,有持续改进的成效.docx VIP
- 满足顾客需求培训(ppt 39页).ppt VIP
- 22S702 室外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图集.pdf VIP
- 青少年趣味编程(Python)第十节 if-else条件语句 课后服务.ppt VIP
- 教学课件24 稀硝酸生产.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