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中的词语错位 课件制作:蓝颂华 古诗中有些句子,存在着词语错位和表达省略的现象,极易误解或难以理解。 如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以下是古诗中词语错位的常见类型: (1)谓语前置: ①入院将雏鸟,寻萝抱子猿。 (将雏鸟入院,抱子猿寻萝) ②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秋苑(中的)鹿林下听经,夕阳(下的)僧江边扫叶] (2)宾语前置: ①风光新柳报,宴赏落花催。 (新柳报风光,落花催宴赏) 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3)主、宾互换: ①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黄花报霜信) ②薰琴调大舜,宝瑟和神农。 (大舜调薰琴,神农和宝瑟) (4)定语挪前(以主语面貌出现的定语): ①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 (收岷岭紫芋,种陆池白莲) ②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5)定语挪后(以宾语面貌出现的定语):①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一月夜飞渡镜湖) ②带缓罗衣,香残蕙柱,天长不禁迢迢路。 (罗衣带缓,蕙柱香残) (6)定语与中心语互换: ①江山故国近,风物饶阳美。 (故国江山近,饶阳风物美) ②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步崎岖翠麓,泛窈窕溪) (7)状语挪前: ①算只有殷勤,画帘蛛网,尽日惹飞絮。 (算只有画帘蛛网,尽日殷勤惹飞絮) ②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竹声新月依旧似当年) (8)状语挪后: ①登高临远虽多感,叹老嗟卑却未曾。 (却未曾叹老嗟卑) ②乱叶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多少:多么)! [乱叶(于)窗(外)翻,碎声敲砌,多少愁人!] (9)名词做状语扫前(以主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①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休(向)北阙上书] ②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于)寒灯(前)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10)名词做状语挪后(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依旧(于)春风(中)笑] ②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清角(于)寒(中)吹响] 课外诗歌 长安秋望赵嘏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 ⑴云物:即天上飘拂的云雾。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凉”。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流:指移动。⑵汉家宫阙:指唐朝的宫殿。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⑶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塞,关塞。⑷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篱:篱笆。⑸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陆地。 注释 ⑹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⑺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译文 拂晓的云朵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林 逋 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fēng)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强训三 诗中句子如何倒装?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林间寺(似)阴沉画轴, 葑上田(似)零落棋枰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吾庐近,更爱迟留, 只待雪天重来看。 * 一、屈从特定字数的要求。 二、服从韵律的需要。 三、适应特定节奏的需要。 四、出于表达的需要,即强调或提出某种感情或思绪等。 古诗中的”倒装” 古诗中有些句子,存在着词语错位和表达省略的现象,极易误解或难以理解。 课内诗句的倒装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遥看草色近却无 “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千万间广厦” “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月下僧敲门” 课内诗句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区块链技术及在金融业的应用【论文范文】.doc VIP
- 二 《微写作•抒发情感》(教学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精讲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pptx VIP
- CTF信息安全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汇总).docx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教学课件Unit-2-Clothing-and-dress-codes.pptx VIP
- 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及验收规定.pdf VIP
- 重庆山区烟草种植规模:现状、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探究.docx VIP
- 《早睡早起》优质课件.pptx VIP
- T_CACM 1486-2023 广地龙质量控制技术规范.docx VIP
- 3503-J413管道无损检测数量统计表.doc VIP
-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