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受助者特点 1、性别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获得帮助,特别是潜在帮助者是男性的时候,男性更愿意帮助那些忧伤的女性。 2、相似性 相似性越高,越容易获得帮助。 3、外部特征 受助者的外部形象会影响人们的助人意愿。一个有魅力的求助者比那些缺乏魅力的人得到更多的帮助,这种魅力不仅仅包括人的长相,也包括人的穿着打扮。 4、人格特征 我们更愿意帮助那些看起来善良、友好的人,更愿意帮助那些是由于外在不可控的原因而使得自己陷入无助状态的人,而不太愿意帮助那些内在可决定的理由而使得自己面临困境的人。 * (二)助人者特征 1、年龄与性别 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助人意愿应该是不断增强的。这种趋势和人的道德发展水平是有关的。 在陌生人需要帮助而又有潜在危险的情境中,男性更可能提供帮助;但在较为安全的情境中,女性提供帮助的比例稍稍大一些。 2、认知特点 (1) 对当前所处情境的认知 (2)人际责任归因风格 (3)自我的认知 3、个性特点 自我形象(有同情心、仁慈的、慷慨)建立和自我形象维护 自尊水平(别人怎么看我) 移情能力(需要帮助的人是什么感受) 4、心境 心情好让我们看到别人好的一面; 帮助他人是延续我们好心情的好办法; 做了有负罪感的事情,感到内疚—助人行为增加 5、道德推理 道德推理和亲社会行为有正相关。也就是说,道德推理水平越高,越容易做出亲社会行为。 * (三)情境因素 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天气好,助人行为增多(心情好,代价小) 城市助人行为少于农村(相互熟悉度,旁观者少) 社会环境 文化(美国人帮助以后可能帮助自己的人,印 度人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 2.匆忙与助人代价 匆忙的水平越高,人们对身边不幸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匆忙的条件,增加了人们助人的代价,从而使人帮助别人的可能性减小 。 * 旁观者效果 不幸女士实验 实验情境:一位女实验员安排好被试填写一张问卷后,穿过门帘到隔壁办公室工作去了。4分钟后,被试可以听到那位女士爬到椅子上够东西的声音,紧接着的声音是尖叫,椅子摔倒和女士跌倒到地板上。随后是女士痛苦的声音,“噢,天哪!我的脚…我…我…搬不动它,噢,我的脚脖子…我…没法拿开身上这东西。” 实验结果:被试单独一人时,70%的人会试图以不同方式提供帮助;两个被试在场时,出现其中一人试图提供帮助的比例为40%;而如果旁观者换成无动于衷的假被试,则仅有7%的真被试尝试提供帮助。 * 案例:美国《纽约时报》1964年的一篇报道;一位女士在大街上道到持刀歹徒的迫杀。尽管她一面反抗,一面沿着大街奔跑呼叫,而且确实有几十人听到呼叫声或看到了这一场面,但却无人相救,直至受害者被刺35刀身亡,歹徒逍遥而去。不可否认,这类案件在当今更是比比皆是。 分析:“在紧急情况下,有许多人在场足以成为比感情冷漠和情感上的疏远更重要得多的制约介入行动的决定因素。”换句话说,不介入行动与其说是一种个人品质问题,还不如说是一种现代都市生活的重要特征。在紧急情况出现时,出于旁观者对这种情境的特殊性很陌生,因此他们实际上是无法断定究竟应当怎样干预或介入其中的。他们对其他旁观者对自己的介入行动可能产生的看法感到不安,并且也害怕自己在他人眼中成为一个傻瓜。越是人多的场合,旁观者介入的可能性越是降低。以往那种认为“人多保险”,人多就有人敢于上前相助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 * 旁观者效果 拉塔内和达利:“在紧急情况下,有许多人在场足以成为比感情冷漠和情感上的疏远更重要得多的制约介入行动的决定因素。” 在紧急情况下,他人在场会起到抑制作用; 其他旁观者的无动于衷会对我们产生“别人不管,我为什么要管”的暗示; 他人的冷漠会使你产生情境没有什么危急的错觉; 他人在场会“削弱”我们自身的责任感,即产生“责任分散”的结果。 * ?施与报:中国人的助人行为 在中国,助人行为会有哪些特点,其与西方人的助人行为又有哪些区别呢? 1、在确定哪些人应该获得帮助的问题上,西方表现出了更多的普遍性,而中国人则表现出了较多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在西方人的眼中,哪怕接受帮助的人是罪犯或妓女这些社会顺应不良者,只要他们确实陷入了困境,人们也会认为应该给予帮助;而在中国,人们却倾向于认为,只有那些值得同情和帮助的人才有权获得他人的帮助。 2、中国人在做出助人行为时,常常受到中国文化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