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茶树的植物学特征.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茶树栽培学 》 园艺学院茶叶科学系 —曹潘荣 第三章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一、茶树在植物分类上的地位 二、茶树的栽培品种 品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状相对一致的栽培植物群体。 茶树品种按其来源、繁殖方式和适制茶类可分为地方品种、群体品种、育成品种、引进品种、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 (1) 栽培品种 (2) 地方品种 地方品种——又称农家品种,指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或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或人为的选择而形成的品种。 地方品种有:乐昌白毛茶(乐昌县),凤凰水仙(凤凰山)。 无性系有:政和大白茶(福建政和县),铁观音(安溪县)。 (3) 育成品种 育成品种——又称改良品种,根据育种目标,通过系统选育、杂交育种以及其它育种方法创造的新类型。 大多数属于无性系,很多育成品种的产量与品质超过原来的地方良种,并且生长性状整齐,如龙井43是中茶所选育成的,浙农12(浙农大),广东省茶科所英红1号。 (4) 群体品种 群体品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自行繁育的一群同种个体。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个体间性状差异大,在同一群体内往往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类型。 (5) 当家品种 (6) 有、无性系品种 有性系品种——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以种子的形式繁殖后代,其繁殖的品种称有性系。 (6) 有、无性系品种 无性系品种——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是直接利用母体的枝条、根、芽等营养体的再生能力进行扦插、压条、分株、嫁接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个体,所繁殖的品种称无性系。 三、茶树的形态特征 (一)茶树的形态特征 茶树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不同器官构成的整体, ?根、茎、叶为营养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担负养料和水分的吸收、运输、合成和贮藏; ?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主要担负繁衍后代的任务。 在生产上把茶树分为: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地下部为根系,地上部为树冠,根颈是地上下部的交接处,它是茶树各器官中比较活跃的部分。 (二)茶树的形态特征 1 根 系 (1) 根系形态 *细根——又称吸收根,丛生于侧根周围的细小根,乳白色的质体脆弱的根。有的逐渐发育成侧根。 *根毛——根伸长期最前沿的毛状体,在细根表面形成密生的根毛区。 细根和根毛,寿命短,处在不断的衰亡更新之中,是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 *直根系:由胚根发展的主根及其上分枝产生的侧根组成的根系。主根生长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主根发达,有明显的主侧根的区别。 *分枝根系(须根系):主根生长受阻,优势转向侧根,出现主、侧根,粗、细、长、短相近,无明显主次之分的根系。 (2) 特 性 *(1)向地性:茶树的主根可以深入土层2~3米,侧根与吸收根则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耕作层,即5~45cm之间。 *(2)向肥性:茶树根系具有强烈的向肥性,施肥的方位、深浅位置都会引导根系的生长、发展。 (2) 特 性 *(3)向湿性:根系的生长也具有向水分充足的地方伸展,因此,干旱地层根系少。 *(4)忌渍性:根系的生长仍然需要有充足的O2以满足根细胞的分裂、分化及呼吸作用需求。如土壤渍水地方,不利于根系生长。 *(5)根系喜微酸,中性或微碱性土壤:茶树根系发育不良,长势细弱,甚至在幼苗期根系就会萎缩而死亡。 PH在4~6.5之间较为适宜。 (3)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 茶树根系中的侧根,在主根上呈螺旋状排列,且不均匀,有疏有密造成螺旋周的轮次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致使侧根分布成层次状。 *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范围与深度受茶树品种、树龄、生态条件、繁殖方式及农业技术措施等因子的影响。 (3)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1.品种:大叶种根系,主根明显,具有典型的直根系,分布教中小叶种深广。 2.树龄:根系的生育随年龄而增长,青壮年比幼年或老年茶树分布深和广。 一般一年生茶树主根长20cm,二年生则深达40cm,水平分布30cm,三年生深达55cm,水平达60cm,垂直且出现两层,四年生深达70cm,水平达60cm。 而壮年、老年期,根系以分枝根系生长,形成丛生根群,具有分布广、深特点。根系垂直分布约1米左右,水平分布已交叉密布于茶行之间,可分为3~4层。衰老茶树根系分布逐渐缩小。 茶树吸收根主要分布在土壤层10~30cm之间。幼年至成年期间,吸收根分布垂直在20~30cm,水平20~40cm。衰老期,垂直集中分布10~20cm,水平分布也在10~20cm。 对应性(Correalation):茶树根系生长与地上部分生长的一致致性。如树冠某一方位内枝叶量多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