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特异性规律的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穴特异性规律的研究 一、经穴特异性的概念 二、经穴特异性的机理 三、经穴特异性的临床应用 四、经穴特异性与脑功能界定的学说与研究 五、临床治疗 六、展望 一、 概念 1. 什么是经穴 经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分属十四经。《黄帝内经》中有约160个经穴的记载,至《针灸逢源》经穴数增至361个。 但至今没有关于“经穴实质”的定义。人体上都有多种多样的刺激点、具备或不具备多种多样的功能、产生或不产生多种多样的效应。 要具备怎样功效的“点”,才能称之为“经穴”? 三个关键的基础问题: “经穴是什么” “经穴得气的实质是什么” “循经取穴是否有根据” 二、机理 1. 双向作用 2. 相对性 1. 双向作用 内关穴: 可使脉率快者减慢,慢者增快; 足三里穴: 对运动亢进的小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又可加强静息状态下的小肠运动功能; 天枢穴: 既可止泻,又可治便秘; 百会穴: 既可以平肝潜阳,治疗高血压,又可以益气升阳,治疗低血压; 少泽穴: 既能回乳治疗乳痈,又能治疗体虚而致的乳汁不足; 三阴交穴: 既能治疗经闭,又能治疗月经过多。 但并不是所以的经穴的双向作用都那么明显和有效,这个在目前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双向作用与机体当时的状态以及施术者的手法等因素有关。 2. 相对性 2.1 经穴的生物物理学相对特异性 2.2 经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 2.1 经穴的生物物理学相对特异性 经穴的电学特性: 经脉线比非经脉线电阻,呈现低电阻特性,经穴又比经脉线上的非经穴电阻低。 经穴的光特性: 疾病状态下腧穴两侧发光强度在发作期有明显差异,缓解期呈恢复趋势.而健康对照组左右两捌腧穴发光值无明显差异,处于平衡状态。 经穴的声特性: 足三里输声对胃电具有双向调节.而对胃运动只有促进兴奋作用,内关穴输声后对胃电波幅度影响不大,但对胃电的频率则有双向调节作用,对胃运动只有促进作用。 经穴的温度特性: 实验采用精密测温仪测定5对穴位和循经非穴与相应的对照点,0.5cm和1cm深度温度,穴位和循经非穴探得温度比相应的对照点高,有显著差异,而左右两侧同名穴位深部温度无明显差异。 2.2 经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 经穴与非经穴 A 针刺穴位和循经非穴可使经穴的K浓度升高,而针刺非经非穴对K浓度影响不大。 B 实验发现,大鼠胃痛时,针刺胃经“足三里”穴有很好的镇痛和镇痛后效应,而针刺同属下肢的“阳陵泉”穴和足三里旁开5mm的对照点则没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充分证实了经穴与脏腑之间是有特异性联系的。 经穴与经穴之间 A 电针五输穴实验,针后只有荥穴组E花环抑制因子有显著意义的提高.其他输穴组变化不明显。 B 实验发现,大鼠胃痛时,针刺胃经“足三里”穴有很好的镇痛和镇痛后效应,而用同样的手法针刺膀胱经的“昆仑”和胆经的“阳陵泉”,却没有什么明显的镇痛效果。 三、 经穴特异性的临床应用 (1)经穴特异性的基本规律 (2)临床疗效是经穴相对特异性的体现 (3)经穴配伍是经穴相对特异性的关键 (4)不同的针灸方法是发挥经穴特异性治疗效应的根本 (5)经穴特异性可以指导针灸药结合 (6)其他影响因素 (1) 经穴特异性的基本规律 经典论述 《素问·异法方宜论》根据不同地域人们体质不同,提出: 东方宜砭石, 西方宜毒药, 北方宜灸焫, 南方宜微针, 中央宜按跷导引。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依据阴阳五行理论,通过对人体肤色、体形、性格的分类,归纳出五五二十五种体质类型。 根据二十五人的不同体质,知其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 《灵枢·逆顺肥瘦》: 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 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 (2)临床疗效是经穴相对特异性的体现 各种针灸临床治疗方法均通过经穴相对特异性 起到治疗的效果,但它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例如: 电子灸反应 当电灸器接头紧贴皮肤在45℃时,一些患者在天突、乳中、中脘、气海等穴处就感到灼痛感,有些甚至穴处皮肤发红、起泡,但也有个别患者在75℃时仍不感到痛灼。 刺法反应 用同样的针刺手法,一些患者酸胀难忍,针感放射,另一些则认为针感微弱。 电针反应 某患者年老体衰,经脉气血不足,针感出现缓慢而弱,没有什么疗效,后配台电针及雀啄灸,同时延长行针时间, 20次后症状基本消失 (3)经穴配伍是经穴相对特异性的关键 内容包括: 穴位之间的相互作用 、先后顺序、 补泻手法 及 应当采用哪种针具或者灸法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