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90期读片窗 杨 利 医学影像科 2011-2-28 简要病史 性别:女 年龄:59岁 主诉:头晕1月余,加重伴左侧上睑下垂10天。 T2 T1 T2 水抑制 DWI SWI 轴位增强 增强 冠状位 增强 矢状位 增强 延迟 矢状位 诊断思路: 1、有无病变 2、病变的定位 3、病变有何影像学特征 4、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结果 头颅MRI平扫+增强示:鞍上及左鞍旁见异常肿块影,大小约4.2cmX1.9cm,T2WI呈稍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见明显强化,并见脑膜尾征。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区见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FLA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各脑室、脑沟、脑池未见明显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头颅MRI平扫+增强示:1、鞍上及左鞍旁占位,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2、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多发缺血灶。 谢谢! 第190期读片窗答案 杨 利 医学影像科 2011-3-3 病理诊断:“鞍区肿物标本”: 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属先天性隐匿性血管畸形,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约占脑血管畸形7%左右。 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以脑内型多见。 讨 论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又称为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是起自脑内毛细血管水平的血管畸形。 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常见于中颅窝底、鞍旁等部位,由于与硬膜关系密切,又称为“硬膜型海绵状血管”。 典型的病理形态改变为肉眼呈紫红色或深红色的血管性团块,内部血供较低,血流缓慢,管腔内常有血栓形成。 显微镜下见病灶由密集而扩大的血管构成,管壁由菲薄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缺乏弹力纤维和肌层,管腔内充满血液,管腔之间无正常组织。 典型海绵状血管瘤MR信号特征: T1加权像上呈较均匀的稍低信号,在T2加权像和质子密度像上表现为高信号;SWI可见低信号影;注射Gd—DTPA后病灶明显强化。 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与脑膜瘤、神经鞘瘤等混淆。 对中年病人,尤其是女性,有海绵窦区占位症状,影像学证实为富含血管的肿瘤,应高度怀疑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能。 海绵状血管瘤在T1像上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在T2像上表现为显著的高信号。而脑膜瘤一般在T1和T2像上均表现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 由于肿瘤被硬脑膜包裹,因此边缘比脑膜瘤更光滑、锐利,周围脑组织无水肿征象。 神经鞘瘤在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坏死、囊变常见,增强扫描表现为囊壁明显强化,可与海绵状血管瘤相鉴别。 谢 谢! 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