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四、文化求义法概说;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天文”条:“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三代以前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安排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天文知识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人人皆知天文。后来人们根据天文学家编制的历法来安排生活,普通人不再关注天象了,于是就出现了“当时百姓都晓得者,有今时老师宿儒之所不晓”(《朱子语类》卷七十八)的状况。
;对不熟悉的文化词语,人们很容易囿于后世的生活经验作出想当然的理解。
《诗经》“七月流火”被今天一些人理解为“比喻七月份天气像火一样炎热”就是例子。
要正确理解这类词语,普通训诂学的方法可能无效。只有通过查考文献记载、调查民俗事象、印证考古资料等手段,对业已消失的文化现象钩沉索隐,弄清其历史真相,求得正确解读。
这种通过查考文化现象考求词义的方法就叫文化求义法,有些学者称之为“解物释名法”(黄金贵、王建莉《解释名物——词义训诂的基本法》,收入黄金贵主编《解物释名》,上海辞书2008)。;文化词语的训释是古代词汇训释的重点。;?古代学者对此大都很清楚。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既说“孙子膑脚”,也说“孙子断足”,可见知道周代的膑脚就是刖足。
?东汉王符《潜夫论·贤难》:“孙膑修能于楚,庞涓自魏变色,诱以刖之。”明确说孙膑受的是跀刑。
?《文选·邹阳〈于狱上书自明〉》:“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唐李周翰注:“膑,刖也。”
?《说文》“髌”下段玉裁注:“膑者髌之俗,去膝头骨也。周改髌作跀,其字借作刖,断足也,汉之斩趾是也。”“跀”下注云:“按唐虞夏刑用髌,去其膝头骨也。周用跀,断足也。凡于周言膑者,举本名也。《庄子》:‘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崔譔zhuàn云:‘无趾,故踵行。’然则跀刑即汉之斩趾,无足指,故以足跟行也。无足指不能行,故别为刖足者之屦以助其行,左氏云‘踊贵屦贱’是也。”;?然而今天不少学者不赞同此意见,仍然把周代的膑刑理解为去除膝盖骨。
?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p898“司马喜膑脚”注:“司马喜,战国时人,据说在宋受膑刑,后来三次为中山国之相。膑(bìn),古代刑罚之一,割去膝盖骨。脚,小腿。”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膑脚”(p415,商务)注:“孙子:指孙膑,战国时大军事家。因为他受过膑刑,后世就称为孙膑。膑:砍去膝盖骨。”
?洪诚《训诂学》:“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云:‘孙子膑脚。’膑刑是封建时代酷刑之一,去膝盖骨,不是断足斩趾;断足之刑叫跀。……但是同篇下文又说:‘孙子断足。’《史记·孙吴列传》附孙膑传也说:‘膑至,庞涓……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足在脚下,膑脚则足断(虽连如断),所以叙事,对于‘膑脚’、‘断足’可以不分;训诂,由于膑字有特定的意义,就不能以《史记·孙吴列传》为据,把‘膑脚’翻译为‘砍去两足’。”
?这些意见表明,文化词语的训释在今天也仍然是训诂的重点。;;不能认为文化求义法的处理对象仅仅是名词,不少动词、形容词、数词等也跟文化事象密不可分,因而也是文化词语,需要认真考查才能作出确切的理解。
《战国策·赵策四》:“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xì不舒服)也,故愿望见太后。”’
这里的“徐趋”是个动词,指行走的一种姿势,这种姿势有特定的含义。
《礼记·玉藻》:“君与尸(古代祭祀时代死者受祭的人)行接武(武,足迹,接武,迈步时一只脚搭着另一只脚的一半),大夫继武(继武,迈步时一只脚的脚尖接着另一只脚的脚跟),士中武(中武,两脚之间有一脚的间隔),徐趋皆用是。疾趋则欲发(發謂起屨也),而手足母(毋)移。圈豚(圈,轉也,豚之言若有所循)行,不举足(不舉足,曵踵),齐(zī泛指长衣的下摆)如流(衣之齊如水之流矣)。席上亦然。”
说的是不同身份的人在特定的场合行走时步幅的大小规矩,徐趋就用这样的步幅。;那徐趋具体是什么样的姿势呢?
孔颖达解释说:“徐趋,迟行也。……圈豚tún行者,释上徐趋之形也。豚,循也,转足循地而行。不举足谓足不离地。齐zī,裳cháng下缉也。足既不举,身又俯折,则裳下委地,曳足如水流状也。在席上未坐,其行亦如是。”
可知徐趋就是缓慢行走,行走时身躯微俯,脚跟始终拖曳在地上,不离开地面。
如果我们不去考查古代礼俗,而是把“徐趋”当做普通词语,想当然地理解为“慢慢地向前跑”,永远得不到真解。;“狐疑”一词的理据古来有两种解释。
一种认为是“像狐狸一样疑虑”《汉书·文帝纪》“朕甚狐疑”唐颜师古注:“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
另一种观点认为“狐疑”是联绵词。猜疑,怀疑,犹豫。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训》“踌躇,犹豫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切向流过滤原理.ppt VIP
- 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上岗培训课程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教科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3.我们周围的空气》精品课件.pptx
- 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上岗培训课程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极值点偏移1-2---极值点偏移定理.doc VIP
- XFUSION超聚变 服务器 (V5及以下) iBMC Redfish 接口说明.pdf VIP
- 景德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库(2024版).docx VIP
- 海外工程重油发电机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中英文版).doc VIP
-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中国古代史选择题100题(原卷版).pdf VIP
- 蓝凌数字化办公OA平台解决方案EKP使用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