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号、年号、庙号、谥号
(附历史纪年法);一、国号(朝代名称)
国号即国家或朝代名号。
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新上台的统治者总要变更国号,这也是为了表示新朝的圣明。
一般来说国号大致有以下几个来由:
①由发迹地或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
如夏商周秦既是发迹地,又是部落名;
赵匡胤原为宋州节度使,“陈桥兵变”后,因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
②根据发迹地的某种特产定国号:
如辽,“辽”的契丹语意为镔铁(精炼的铁),因耶律阿保机发迹地产镔铁,即用为国号。
金朝亦如此,《金史·太祖纪》载:“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于是国号大金。” ;③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
刘邦曾被项羽封为“汉王”,故统一天下后国号“汉”;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加之孙据吴地,史上曾有吴国,故孙称帝后国号“吴”;
司马昭曾被封为“晋公”、“晋王”,其子司马炎称帝后国号“晋”;
南朝宋、齐、梁、陈的建立者曾被封为“宋王”、“齐王”、“梁王”、“陈王”。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袭用此封爵,称帝后建“随朝”,因随有走之义,恐不祥改为“隋”;
李渊建唐前为“唐国公”;
④根据谶语或文义来定国号:
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热衷汉文化,至元八年(1271)即帝位,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公布国号为“大元”。
;⑤以某种在社会上流行的口号来定国号:
朱元璋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曾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故又称“光明教”。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
⑥按音韵通假、同音相代为国号:
如清朝,满族原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其子皇太极即位后有入主中原之意,因金、汉是世仇,怕引起汉人反对,故1636年改国号为“清”。清、金音近相通。
;二、年号
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是一种吉祥兴盛的象征,体现了在位帝王期盼江山永固、国泰民安和兴旺发达的心愿。
帝王有年号始于汉武帝。
年号一般用两字,如:
汉武帝—建元,汉元帝—竟宁,光武帝—建武,汉献帝—建安,魏文帝—黄初,昭烈帝刘备—章武,后主刘禅—建兴,吴大帝孙权—黄龙,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南朝梁武帝—天监,
隋文帝—开皇,隋炀帝—大业,唐太宗—贞观, 唐玄宗—开元,宋太祖—开宝,宋仁宗—庆历,宋神宗—元丰, 宋高宗—绍兴,
元世祖—至元,明太祖—洪武等。
但也有用四字、六字的,如王莽“始建国”,武则天“万岁通天”,宋太宗“太平兴国”,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等。 ; 在封建时代,新皇帝登基一定要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也可改元,如汉武帝曾改元达11次,武则天当政时改元达17次。
相反,明清两朝皇帝基本上不改元,因此后人常用年号来称谓明清皇帝。如: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永乐帝(下同)
明惠帝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顺治帝(下同)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三、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专享的殊荣。
封建时代,大凡皇帝死后,新皇帝一定在供奉祖宗的太庙为死去的皇帝立室奉祀,并特别立一个名号--庙号。
简单来说,就是XX祖、XX宗。
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即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唐高宗、宋仁宗、明神宗等。
在隋朝以前并非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的皇帝才能有庙号。如西汉12个皇帝有庙号的不过是六七人而已。
但是到了唐朝以后,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每个皇帝一般都有庙号。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也有褒贬之意。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
世祖、太宗发扬光大,
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