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二则流渡中学严庄坤课件2016.11.30一、走近作家作品1、庄子 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文学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庄子》 庄子及其后学者所著《庄子》一书,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言辞瑰奇,善用寓言与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二、读与背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沌 倏窍 凿dùnshūqiàozáo三、释与译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助词,的叫做恩情一起商量代词,他们助词,的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代指七窍名词作状语,每天四、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原因:倏忽报德经过:日凿一窍结果:浑沌死2、回答下列问题,体会故事中“倏、忽、浑沌”命名的意义。 文中“倏、忽”意为急匆匆、神速的意思,代表有为,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 混沌,聚合不分的样子,指天地未开辟前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 “倏、忽、浑沌”命名,即生动形象又充满幽默与讽刺,同时也反映了庄子想象的奇诡。 以人的有为,来凿就自然的无为。有为的所谓成就,就是无为的死亡了3、《浑沌之死》蕴含了什么道理?(1)做事快而不加思索,对客观事物不不去作认真分析,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盲目好动,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即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2)告诫人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尽量减少和避免决策上的失误。(3)做事虽出于好心,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相反结果。五、拓展延伸1、联系现实生活,说说日常生活中不按规律办事,违反事物本性,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的实例。2、除了从课文中学到的成语外,你还知道《庄子》中的成语吗?鹏程万里、呆若木鸡、朝三暮四、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螳臂当车、东施效颦、扶摇直上、涸辙之鲋等等。呆若木鸡 shěng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shì 释与译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介词,替,给停止,这里解释为训练完毕血气正骄傲凭着响,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影,指别的鸡走近来怒目而视动词,做出反应气势汹汹几乎,差不多即使没有反应好像精神全备别的动词,应战转身逃跑合作探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呆若木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开端——养斗鸡。第二部分(第2-5段):故事的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第三部分(第6段):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兵。1、纪渻子驯的斗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从课文中找出原句)第一阶段:方虚骄而恃气。第二阶段:犹应响影。第三阶段:犹疾视而盛气。第四阶段: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经历了四个阶段:恃气——犹应——疾视——无变2、纪渻子通过对斗鸡的观察,认为“几矣”,文中从哪句看出来的呢?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3、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主要得益于什么? 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度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炼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4、文中的“德全”你如何理解?德才兼备精神凝寂聚精会神修炼到家“德全”5、你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本文意在提醒人们,做人要注重内在气质,不怒自威;治理国家要增强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精神内敛,修炼到家,就能百战不殆。 只有真正沉着冷静的人,才能处变不惊,取得胜利。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生活磨难的人,其具有的气质,确实让人望而生畏。作 业1、搜集《庄子》中的小故事。2、庄子是战国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