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栓治疗新进展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和抗炎机制ACS的抗血小板治疗 PCI治疗新进展:氯吡格雷负荷剂量和疗程 ACS的抗凝治疗PCI辅助抗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ACS临床治疗实践与指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和抗炎机制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Atherothrombosis: a systemic, inflammatory disease.卒中和 TIA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特征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然(不可预知)破裂(破裂或侵蚀),导致血小板激活以及血栓形成心绞痛: 稳定性 不稳定性心肌梗塞外周动脉疾病: 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 坏疽 坏死斑块破裂11. Falk E et al. Circulation 1995; 92: 657–71. 2. Arbustini E et al. Heart 1999; 82: 269–72.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是全世界的主导死因?1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全世界的定义是WHO成员国的各区域 (非洲、美洲、中东、欧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1. 世界卫生报告 2001. 日内瓦: WHO; 2001.亚临床多个冠脉斑块血管炎症血小板活性持续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冰山一角”急性斑块破裂临床症状急性冠脉综合征:UA/NSTEMI/STEMIUA = 不稳定心绞痛; NSTEMI =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Adapted from Bhatt DL. J Invasive Cardiol. 2003;15(suppl B):3B-9B.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进展性系统性炎症疾病起始阶段 进展 并发症 LDL 进入动脉壁LDL氧化 单核细胞参与,引发炎症 内皮功能降低 持续的LDL进入、氧化和内皮功能损伤泡沫细胞形成 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产生纤维血管炎症并形成脂质核心 炎症加剧,脂质核心增大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减少不稳定斑块形成和破裂 不稳定斑块中的物质漏入血管腔,引起急性血栓正常动脉内皮功能不全内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易损斑块斑块破裂易损斑块内皮纤维帽胶原血小板白细胞VCAM-1巨嗜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移植巨嗜细胞泡沫细胞脂质核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小板T细胞纤维蛋白薄并且已破裂的纤维帽聚集的血小板巨嗜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产生促凝组织因子易损斑块炎症 机制血栓形成血栓栓子的形成血管壁损伤血小板附着血小板激活血小板聚集血栓栓子炎性物质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参与了易损斑块破损的病理过程粘附聚集血小板激活血小板块血小板不仅是动脉粥样血栓形成的主要成分,而且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的主要来源。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 动脉粥样血栓形成事件抗血小板药物 药物 作用环节 第一代 阿司匹林 环氧酶抑制剂 临床应用 波立维ADP活化抑制剂 临床应用第二代Reopro GPIIb-IIIa受体抑制剂 临床应用第三代JAQ1 GPVI(胶原)受体抑制剂 动物实验 AjvW2, 6B4 “vWF-GPIb”抑制剂 动物实验 82D6A3 “vWF-胶原” 抑制剂 动物实验ADP receptors:The ATP-gated channel P2X1;Two G Protein-coupled P2Y1 P2Y12- P1X1 P2Y1 are involved in platelet shape change and weak activation.- P2Y12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mpleted aggregation and targeted by 氯吡格雷PCI患者:氯吡格雷预治疗减轻C反应蛋白升高的伴随风险30-天PCI患者死亡、卒中发生率无预治疗58% RRRP = 0.002氯吡格雷预先治疗n=227n=218n=227n=216CRP Quartiles (mg/dl)Chew DP, Bhatt DL, et al. AJC 2001.C-反应蛋白**p 0.05 vs 24 h6543mg/dl21**0–1–224 h7 days急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抑制P-选择素、C-反应蛋白且伴临床改善P-选择素急性卒中后,氯吡格雷*(+ ASA) 治疗 7 天:显著降低P-选择素表达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血浆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