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诗的声情之美 一、诗乐合一与声情并美: 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质与审美追求诗歌以声情为主,可歌之、唱之、吟之,故而以声情胜;文赋以辞情为重,可诵之、赋之、读之,故而以辞情胜。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尚书·尧典》诗为声也,不为文也……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诗者,乐章也,或行之以歌咏,或散之以律吕,各随所主而命。 ——郑樵《通志》诗是声韵的艺术乐是诗的质素随着时空的转换,古典诗词的声音已经消失殆尽,留给我们的是形式上的音韵。音韵不仅是古老诗歌声音的延续和遗存,也是诗歌保存其声音的方法。诗为何要押韵?古典诗歌讲求押韵与声律,除了便于吟诵之外,其终极的目的在于追求诗的音乐美。韵脚的使用使诗在音律上回旋往复,达到以声传情的目的。歌词之韵与曲的关系亦是如此。古典诗歌齐整的形式美与音韵美,与汉字有关,即单音独体和四声(平上去入)诗是一种美文,是形、音、意的综合载体,故而,诗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特质。 南朝伊始,诗人作诗,遵循诗词的四声搭配规则,“好诗语言圆美流转如弹丸”(谢眺语)。唐人将四声二元化,即平仄。 诗平仄的结构和声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规律。诗词若不讲求平仄,则单调、死板,如:蒹葭苍苍、关关雎鸠、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若不讲声律,则如绕口令:西溪鸡齐啼。在诗歌失去音乐的今天,吟诵即是把声音还给诗。以声传情不仅是诗的特点,也是欣赏诗的途径。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zhù)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荀子《劝学》理解一首诗的唯一方就是去欣赏它。 ——泰戈尔学习古典诗词的途径:鉴赏——欣赏吟诵:欣赏古典诗歌的锁钥何为欣赏善赏花吟宋·卲雍 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 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 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 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如何欣赏1、阅读诗词,感受语言之美。2、反复吟诵,体味诗词的音韵之美。3、以敏锐的目光、灵动的诗心、深沉的情感、博大的胸怀,感受诗意之美。4、真诚地走进诗词、与作品情感共鸣、关照当下的人生,提升人生的境界。读诗歌的四种态度:科学的态度功利的态度审美的态度生命的态度古典诗歌的鉴赏从两个层面介入:表层,包括语言、音韵、节奏等。深层,诗歌的意蕴。 吟诵:体会诗的语言魅力古典诗歌语言讲求精美凝练、含蓄蕴藉、平实自然。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著一字,尽得風流。”或清新流丽,语出天然,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体会诗歌的辞情美语言音节和谐、悦耳动听。南朝谢眺:“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词汇色彩的搭配鲜明灵动。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古典诗词与现当代诗歌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语言的精致、音调的和谐圆美。真正的好诗无论在语言、音节、色彩、意境等方面皆是“春江花月夜”般的美好清新。 吟诵: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古典诗歌讲究四声,平上去入,唐代的近体诗讲求平仄。唐代将四声二元化,即化为平声和仄声,元代,入声派入三声。今天读唐诗,除了个别的入声字以外,我们习惯上将一声、二声作为平声来读,而三声、四声作为仄声。古典诗词音韵、情意之美的感受,须在吟诵或歌咏之中方可获得。 诵诗按照诗歌的节奏朗诵,即不歌而诵。两种朗诵诗歌的方法:第一,按照音顿、音逗来读诗。根据半逗律,七言诗分成四三式节奏,五言诗分成二三式。逗比顿音调延长。第二、根据平仄诵读。平声处延长,而仄声处短促的原则。这两种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掌握即可。 诵诗无论是诵诗、歌诗、吟诗,必须读出诗词的四声之美,尤其注意入声字。入声短促急收藏,即发音结束时,以塞音方式急收。另外,注意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感。在诵诗中体会诗歌的情意。 诵诗无论是诵诗、歌诗、吟诗,必须读出诗词的四声之美,尤其注意入声字。入声短促急收藏,即发音结束时,以塞音方式急收。另外,注意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感。在诵诗中体会诗歌的情意。 诵诗诵的方法 (一)平长仄短 平低仄高 (二)依字行腔 依义行调 (三)模进对称 体有古近 (四)文读语音 音有古今《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通篇入声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