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9《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VIP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9《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阳光明媚、拨弄、翻箱倒柜、绽开”等词语。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辛勤操劳与幼小的“我”在希望与失望间的心理落差。 4.学习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方法。 5.通过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体谅、包容、感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中所包含的真情实感。 2.学习作者生动细致的描述,感受其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是哪篇文章呢?有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盼》。文章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盼”相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这篇文章中作者是在盼望什么呢?他的期盼最终实现了吗?(板书课题:那个星期天)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2010年,中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电影编剧。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突发脑出血逝世,享年59岁。 史铁生一生著作颇多,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多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人。 《秋天的怀念》写了作者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怅恨。《那个星期天》选自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卡片,学习词语。 (1)小组开火车读词语,正音。 (2)借助字典、词典理解“惆怅”“缥缈”等词的意思。 3.提出疑问,引发探究。 (1)读完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圈出不懂的句子,和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3)作者是如何把“第一次盼望”写得刻骨铭心的?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2.这篇文章以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3.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什么?(“我”的心情) 4.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第一次盼望”主要写了“我”一天的心情变化。 5.齐读第一自然段,两句话各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把第二句改成“那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行吗?为什么? 第一句话直抒“第一次盼望”留给“我”的深刻印象,直奔主题。第二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里将一天的几个时间点一一罗列出来,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如果换成“那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就显得平平淡淡,达不到这种表达效果。 小结:作者是怎样写自己心情的变化的?请同学们课后反复阅读课文,体味幼小的“我”心情变化的同时,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细微而又深沉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词语表中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2.回顾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研读第2—5自然段,圈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感情,并交流“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满怀期待的心情。 明确:为什么如此令“我”期待的一天,“我”却记不清去哪儿了? (1)母亲之前一直答应带“我”去,但是却没有兑现,“我”一直盼望,以至于忘记了目的地。 (2)“我”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那个星期天由于期望的落空,失望的伤痛超过了一切,以至于忘记了具体去哪儿。 (3)作者第一次盼望的重点只是“母亲答应带我出去”,至于去哪里,也许一直都不是作者所在乎的。 2.“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 ——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的愉快心情。 3.“这段时光不好挨。”为什么不好挨?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 明确:“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侗感教育资源为您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打造侗感教育品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