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教案及反思.docVIP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教案及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清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庭坚。 2.理解黄庭坚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春天一派朝气,生机勃勃的景象。古代诗人最爱春天,但春天却又是稍纵即逝的,很多诗人借写春表达一种惜春、惜时的情感。今天我们共同走进黄庭坚的《清平乐》,看看他是如何惜春的。(板书课题,释题)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词人、诗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 2.写作背景。 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熟读诗词,理解词意 1.自由诵读该词作,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 2.分组朗读本诗,读出语调和语气。 3.师范读。 4.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2)因风:借着风势。 (3)唤取:唤来。取,语助词。 5.小组交流后,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明确:春天到哪里了呢?只留下一片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路。若有人知道它去往哪里了,仍叫它回来,和我同住。春天归去的踪迹有谁知道呢?要不问一声黄鹂吧,它的叫声十分婉转,却没有人能听懂,唯有借着风势飞过开满蔷薇的墙头。 四、鉴赏悟情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明确: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因而想要寻找她的踪迹。然而春天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句“寂寞无行路”,写尽惜春、伤春之情。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此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拟人,赋予春天以生命,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他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的时候,因此千呼万唤地召唤春天“归来”与自己“同住”。 3.赏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明确:春天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作者想象飞来飞去的黄鹂可能知晓,可谁能听懂它悦耳多变的歌声呢?留给词人自己的,依旧只是满腹的惆怅。 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作者用黄鹂和蔷薇这两个意象进一步烘托出惜春的惆怅。 4.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结合全诗分析。 明确: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五、诗意赏析 上片作者发问起调,“春归何处”,找寻春天。作者没有描写落花流水景象,也没有表现悼红惜绿的伤春情怀,只由问春而至寻春,其徘徊寂寞之情态,希冀驻日回景之衷肠已跃然纸上。 下片以反诘句承接,不再去询问和求证,而是将惜春寻春之情,引入更奇妙的境界。黄鹂是春天的使者,她或能知道春天的踪迹,但人情鸟语难通,寻春愿望终成泡影。不仅春之芳踪仍无处寻觅,且词人心头的忧伤之情愈发加重了。当看到黄鹂趁着风势飞过夏季开花的蔷薇时,词人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去夏来的现实。词中蕴含着一层深似一层的感情,把作者惜春的心态写得活灵活现了。 六、写作特点 1.平淡朴实,委婉含蓄; 2.构思新奇巧妙; 3.多转折而层层深入。 [教学板书] 10.清平乐 觅春 唤春 问春 惜春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走,但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少了,互动交流的时间少了,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讲授,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我认识到除了老师自身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在备课时还要预设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有应对能力。孩子是有思想的,课堂情况是随时发生变化的,我除了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能不受教学设计的限制,跳出教学预设,将各个环节做扎实,且能巧妙无痕衔接过渡,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侗感教育资源为您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打造侗感教育品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