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抗菌药的临床合理应用.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菌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药剂科 抗菌药物使用率 ?我国实际使用率 三级医院70% 二级医院80% 一级医院90% ?WHO最新统计资料 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80%,这高于30%的国际水准 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 ?MRSA 70%、MRCNS 80%, 居全球前列 ?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70%以上全球前列 ?喹诺酮类耐药大肠埃希菌60%全球首位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40%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20%~30% ?泛耐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5~10% 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逐年降低青霉素类、磺胺类、红霉素等抗菌活性不足过去的20%。头孢菌素:不同种类头孢菌素的抗菌活性明显降低,与上市初相比,已降低了20%~80%;三代头孢降低了40%以上,在世界范围颇为罕见。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耐药现状非常突出,其疗效仅为上市初的30%~40%。不合理用药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WHO调查结果显示,近5年我国医院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7%~82%(WHO规定为30%),耐药菌引起的院内感染人数已占住院感染患者总人数的30%左右。中国可能率先进入后抗生素时代。我国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表现与危害临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状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危害病原体尚未明确时选药不当所选抗菌药物未能广谱覆盖常见病原体,导致治疗失败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率逐年增加,导致治疗失败、病死率上升不重视病原学检测结果,选用对病原体感染无效或疗效不强的抗菌药无效/临床疗效不佳未充分重视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致残或致死,使患者承受极大痛苦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众多危害,同时也使当前治疗策略面临巨大挑战合理用药━永恒的主题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概念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 首先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 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 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选择抗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均较高的抗生素 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选择抗生素 严格掌握适应症 了解国家相关规定 ▼200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2010 《中国国家处方集》 ▼2010 卫生部《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 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 各类专业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4年8月19日,由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制定、通知;为我国提高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发挥重大作用; 尤其是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应认真贯彻。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一) 诊断为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时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包括临床初步诊断和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三级医院力争控制在 65% 以下,二级医院力争控制在 50% 以下。(二) 力求做到有样必采,住院病人有样可采送检率力争达到60%以上,并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期获得用药的科学依据。病原学检验标本收集的要求尿液:新鲜中段尿,离心沉淀部分进行培养胸水、腹水和关节腔积液:肝素抗凝下呼吸道标本:清晨、新鲜的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推荐3次以上痰标本送检和培养。经皮针吸活检技术脓:不用拭子,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注意收集颗粒骨髓:3~5ml组织:放入灭菌生理盐水中血真菌培养(每次20ml,每日2次,共2天)血培养的基本要求1.寒战前开始采血。发热最高时阳性率反而较低。2.一次血培养,应该包括3份血样(至少二份),各份间相距 30min 分宜。3.部分患者可能要连续采血二天。4.每份血标本最好采血10ml。5.培养应该包括需氧与厌氧菌培养。痰培养4.2 痰培养4.2.1 评价:痰培养是临床上沿用多年的检查方法,过去常常用来确定病原体,并根据相应药敏指导用药;但由于口咽及上呼吸道病原体的污染,培养结果与临床诊断往往不符,临床常以3次培养获得同一菌株作为某种病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近来认为,上述方法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只有当经过筛选的痰液细菌生长数量达到106菌落形成单位(cfu/ml)以上,或保护性毛刷达到103cfu/ml以上才有诊断价值。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快开展痰定量培养。 病原微生物检查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专家共识) 2008.4.25(三) 一般先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进行目标治 疗。(四)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毒副反应和给药剂量、用法,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结果回报前的经验用药? 经验性用药不是凭个人意志随意制订的用药方案 良好的经验性用药应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