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薄层层析 实验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Word 文档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业年级: 组 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合作者 指导老师 评分 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实验目的 1.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一般原理。 1.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1.3.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 二、实验原理 2.1.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 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来)。 2.2.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 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及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及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2.3.混合氨基酸被分离后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位置用相对迁移率—Rf值来表示。 层析中,物质沿溶剂运动方向迁移的距离与溶液前沿的距离之比为Rf值。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f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Rf=斑点至原点距离/溶剂前缘至原点距离)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分析样品:氨基酸混合液;②吸附剂:硅胶;③粘合剂: 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④氨基酸的异丙醇溶液;⑤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⑥展开-显色剂(正丁醇、乙酸、水、茚三酮溶液) 3.1.2.实验器材:①层析板、尺子、铅笔;②烧杯、玻棒、量筒;③吹风机;④毛细管、层析缸;⑤药匙;⑥烘箱 3.2.实验步骤: 层析 显色 处理与结果分析 点样 制板 层析 显色 处理与结果分析 点样 制板 3.2.1.制板:①调浆:称取硅胶3克,加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8毫升,调成均匀的糊状;②涂布:取洁净的干燥玻璃板均匀涂层;③干燥:将玻璃板水平放置,室温下自然凉干;④活化:70℃烘干30分钟。切断电源,待玻璃板面温度下降至不烫手时取出。 3.2.2.点样:①位置:用铅笔距底边2cm水平线上均匀确定4个点。每个样品间相距约1cm;②取样: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氨基酸溶液,取样量为毛细管柱高5cm;③点样:点样毛细管轻轻接触薄层表面点样。加样后原点扩散直径不超过2mm。 3.2.3.层析和显色:将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层-显色剂,展层-显色剂液面应低于点样线。盖好层析缸盖,上行展层。当展层剂前沿离薄板顶端2cm时,停止展层,取出薄板,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用热风吹干或在85℃下烘干,即可显出各层斑点。 3.2.4.处理和结果分析:小心量出斑点中心至原点中心距离,再量出原点中心至溶剂前沿的距离,计算出它们的Rf值。根据Rf值,鉴定出混合样品中氨基酸的种类,并绘出层析图谱。 3.3.注意事项:①切勿用手直接接触薄层板面;②点样过程中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点第二滴;③样品量太少,有的成分不易显示;样品量太多,易造成 斑点过大,互相交叉或拖尾。 四、结果与讨论: 4.1.实验结果 4.1.1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结果 样品 斑点-原点 溶剂前缘-原点 Rf值 Arg 2.4cm 5.4cm 0.44 Gly 1.1cm 5.4cm 0.20 Ala 3.0cm 5.4cm 0.37 混合液A 2.5cm 5.4cm 0.46 混合液B 2.1cm 5.4cm 0.39 混合液C 1.3cm 5.4cm 0.24 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