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北中学高三年级学情检测题历史试卷.pdf

山东省济北中学高三年级学情检测题历史试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济北中学高三年级检测题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 钟。 一、选择题: 1. 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化。齐国“履亩而税”、鲁国推行“初税亩”。这些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铁农具和牛 的使用 B.推动齐国和鲁国成为霸主 C.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D.标志着井田制在各国崩溃 2. 《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鼻,搬(睥)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鼻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 文明的特点是 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以家庭为单位,“男 女织” C.精 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3.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 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 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 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 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 4.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 3% 20 〜130 103 74.1% 131〜300 10 7. 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 自 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5. 10.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6. 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 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当时夜市的繁 荣表明 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7.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 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 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巳瓦解 8. 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 “由于15世纪 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 者所说的“奇迹”主要是指 A.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B. “全球化”市场初露端倪 C.工业革命兴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