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pdf

安徽省合肥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期中考试理科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 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 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 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 ) A.儒、道、法、墨 B.道、儒、法、墨 C.儒、法、道、墨 D.道、法、儒、墨 【 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甲的思想是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乙主张严刑峻法惩治腐败,应该是法家思 想,儒家思想强调:“为政以德”,主张“仁”和“礼”,与丙的说法相符,丁的说法符合 墨家思想,所以 案为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较简单,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道、法、儒、墨四家主要思想主张的认识和掌握, 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界万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辩 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 案】D 【解析】 【详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道家代表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故D正 确;儒家提倡 “仁” “礼”,法家强调中央集权和法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 排除AB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联系所学老子的思想分析解 。 3孔. 子说 :“设计巧妙的房屋堂奥和台阶都很分明,排列坐席都分上下,乘车要分左右,走 路要分先后,站立讲究次序,这都是古代就有的道理。从前的圣王和诸侯,都要分辨贵贱、 长幼、亲疏、男女、内外的界限,不能相互逾越”这说明孔子提倡 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 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 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 案】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他 “礼”的思想。孔子崇尚周礼,即 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他提倡的“克己复礼”实际上是维护西周的等级秩序。春秋时 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故 案为B。题目中未涉及孔子“仁”的思想, 排除AC;题干没有体现“忠孝”观念,排除D。 4.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 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 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 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 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 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提 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从而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需要,故B项正确;A项包含在B项之中;C项错误,错在“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项错误,汉武帝对黄老之学不满。所以 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 因 【名师点睛】董仲舒的新儒学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根本不同,而且与以荀子等为代表的儒 学也不同,主要是迎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强调加强中央集权的“君学”,非常适合当时的 汉武帝统治思想。 5. 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成为正统思想与下列哪两个人物密切相关 A. 鲁昭公和孔仲尼 B. 嬴政和韩非子 C. 汉武帝和董仲舒 D. 朱熹和王阳明 【 案】C 【解析】 【详解】孔子时代提出早期儒家学说,只是百家争鸣时期的一家之言,并未成为主流思想, 故A错误。李斯为法家代表,而秦始皇厉行法家政策,曾“焚书坑儒”,与材料不符,故B 错误。汉武帝采纳并实行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独尊 的地位,故C正确。朱熹和王阳明对正统思想儒学进行了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变迁,故D错 误。 6. 从“宋代”“格物致知”“理学集大成者”等历史信息中,你能够联想到的人物是 () 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 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格物致知”,故C项正确;董 仲舒是西汉时期的思想家;王守仁和李贽是明朝时期的思想家,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李贽批 判程朱理学、孔孟学说,反对神化孔子,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