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曾皙曾子父子形象-最新资料.docVIP

《论语》中曾皙曾子父子形象-最新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中曾皙曾子父子形象   品读《论语》,总能得到许多思想性的启迪,更能感受到那深邃思想后真实灿烂的生命。在《论语》塑造的儒家群像中,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同师孔子,并完成了对于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这就是曾皙、曾子父子。   一、千年一叹为“曾皙”   曾作为姓氏,位列百家姓385位,明人琅琊王相撰《百家姓考略》记述,“鲁郡,系出姒姓。夏少康少子成烈封于缯,宋灭缯,子孙去邑为曾氏。”曾氏之祖先可以上述至禹帝,而命名曾氏的据查为曾皙的曾祖太子巫,亡国后出逃之地当在鲁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曾?_,字皙。”“?_”字《论语》中作“点”。   曾皙在《论语》仅仅出场一次,却因这次精彩的师生问答,成为儒家理想的象征,孔子则为之所答轻轻一叹,也成为古今所称道的“圣叹”。   这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先进》中的一篇,也是《论语》中难得的长篇对话文章。《论语》中曾有多次描述孔子与弟子们侍坐谈论志向,但本篇却是篇幅最长的一篇。尤其是孔子所“圣叹”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曾子之父曾皙。   曾子多被后人所了解和研究,甚至有诸多故事流传至今,家喻户晓。但其父曾皙往往没有被详细的描述,甚至后世有许多人将曾皙与曾子混为一人。这当然与曾皙在全书仅出场一次有关,作为并不是显眼的人物但他却赢得了夫子不朽的唯一的“圣叹”,那我们就尝试对这段简单师生对话加以分析,或许至少可得到“宗圣”之父曾皙心中的一个侧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在这段师生四人侍坐谈志的经典场景中,曾皙后发而言其志。在表达出自我志向之前还有其十分形象的动作描写:鼓瑟的乐音随着曾皙的弹奏渐渐舒缓而铿然止住,继而弃瑟而作(站起来)。曾皙并没有针对当时社会时代的要求,去表达自己用世的价值,而是追述了或者虚构了古代礼法社会得以实现的美好图景:暮春时节,春天的夹服已经穿定了,和成年人五六人,少年六七人,去沂河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一路走回来。其中“雩”,是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   这一恬淡洒脱的场景描述,引出了夫子千古一“圣叹”:“吾与点也!”《朱子语类?论语》认为“曾点意思,与庄周相似,只不至如此跌荡。”指出这段对话带有道家的某些精神价值,儒道的兼容性从后世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出。在先秦百家文化交融与争鸣的时代,这也是不难理解的。也有另一种解释,即这一回答蕴含着孔子所做的人生努力,那正是期望构建这样一个礼法和谐的社会,但是毕竟只是个理想,实现路上荆棘坎坷又有谁知道,所以不得不叹息。二种解释都有其合理性,但是从曾皙的身世看,作为大禹之后下传数代而存的家族后裔,在春秋战国的战争中化作历史的烟灰,他们不但丧失掉了祖先留下来的属地也丢失了贵族的身份。这一家族巨变距离曾皙,不过三代人,恢复礼法统治追述先人的愿望,对一个因当时战乱而失势的家族嫡传人来说,或许是他毕生最大的愿望吧。但是无情的现实告诉他这一切终归是理想,复国的愿望只能寄托在追述古老夏商周的礼法时代,或许曾皙所描述并非是他所想象的,而是从长辈那里所听闻的,祖先为其子民祈雨的真实描摹。身系家族复国愿望的曾皙所表达的图景自然为他人所不能理解,或许圣人所叹之中不光有对自己艰难的感慨也有对曾氏不行遭遇的叹息吧。   这样通过仅仅几个细节性的生动的动作,在侍坐环境下夫子与曾皙的一问一答,给我们塑造出了一位潇洒自若的曾皙,但内心却遭遇时世艰辛承载无数家族苦难的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形象。   二、宗圣“曾子”形象   作为儒家五圣人之一的“宗圣”曾子,就有着远远高于其父的社会影响。十六岁便拜孔子为师,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先师孔子给予曾子的评价是“参也鲁”(《论语?先进》)。但他诚恳信实、勤奋扎实地去学习先师所传授之道,尽管资质不够聪颖但是勤能补拙,颇得孔子真传。孔子的嫡孙子思又师从曾子,从曾子处获得了孔子的真传,孟子又师从子思门人。所以,曾子可谓上承孔子下启思孟学派,是儒家学说继承和发扬者。   曾子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将儒家孝道提高到很高的地位,后世儒家尊其为“宗圣”。而在《论语》之外也流传着许多至今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二十四孝》载“啮指痛心”的一则故事: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此外,在《韩非子》、《孝经》、《说苑》、《史记》等众多著作中都留下了曾子故事的印迹。曾子

文档评论(0)

139****79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