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 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长亭送别》教案.docVIP

必修五 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长亭送别》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五 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长亭送别》教案    课题必修五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长亭送别》课型新授课时间xx、9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2、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3、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4、整体感知,把握莺莺在别离时的微妙心理。重点难点1、学习文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2、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教学方式方法文本研习讨论分析、鉴赏诵读课时安排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主要内容第一课时[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课堂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策略,以体验莺莺的心情为突破口,以鉴赏景物描写为桥梁,我重点设计了“试与莺莺共悲愁”和“一枝一叶总关情”两个话题进行探究。  课的价值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本节课在诵读中,以话题探究代替教师的讲解和零碎的提问,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和问题生成空间。预设的问题又能增加探究的有效性。“改写创作”既能调动学习兴趣,又可增强课堂的文化氛围。[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始免别离愁”,唐代大诗人杜牧千年之前的一声喟叹又在耳边回响。“离别”,一直是古今中外的一个恒久的话题。我们再一同走近王实甫,去体验莺莺和张生的刻骨铭心的别离。课文演绎一个缠绵悱恻的“秋天的离别”,请围绕话题,品读曲词,走近莺莺的内心世界,并探究景物的特征。  二、探究话题一:试与莺莺共悲愁  请同学品读课文中的曲词,讨论在这特定的时空交织之处,莺莺有哪些复杂的心情?  1、离愁别恨  ([上小楼]中“昨日成亲,今日别离”,“成亲时难别亦难”依依惜别贯穿全篇。)  2、埋怨不满  ①从哪可看出莺莺的埋怨、不满?  ([朝天子]中“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莺莺在两下里”表现得尤为强烈。)  ②莺莺愿不愿张生去考状元?埋怨什么?  (不愿意,莺莺有两重恨,对母亲的怨恨,对世俗观念的怨恨。)  ③指导学生以“恨”的感情读《朝天子》,体会她对功名的蔑视。  3、轻功名重爱情  ①文中还有哪些曲词体现了莺莺对功名的蔑视?  ([幺篇]中“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她对功名的蔑视和对爱情的珍惜。[二煞]中“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终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莺莺的担心也表现了这一点。)  ②为什么担忧?张生考中状元会怎样?张生考不中状元又会怎样?  (考中:理想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有其他可能,如“铡美案”中始乱终弃的陈世美。考不中:则婚姻无望,母亲不会答应,张生也可能“金榜无名誓不归”。莺莺是“中也忧,不中也忧”,真是内心忧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③自由朗读这几支曲词,体会莺莺这种感情。再推荐同学作示范性诵读。  4、总结刚才的探究结论:“莺莺的内心世界”  (两方面:一是惜别时的离愁别恨;二是轻视功名,追求爱情。)  三、探究话题二:王实甫用了多种手法表现离愁别恨,尤其是景物描写成功地表现了莺莺此时的心情。  1、文中哪些曲词景物描写比较集中?(开头两个曲词,结尾两个曲词。)  2、以鉴赏[端正好]为例,学习鉴赏曲词的一般方法。(师生共同完成)  ①选取哪些意象?——主要意象有碧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阵阵,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②景物有什么特征?——深秋时节,有萧瑟、悲凉、凄苦的特征。  ③这些景物衬托了什么心情?——衬托出莺莺为离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④你认为曲词中哪个字最传神?  (“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凝重的离愁和浓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凉凄苦的心境化二为一。)  归纳:曲词鉴赏一般从意象、意境、人物心境、炼字等几方面进行。  3、提出要求,让同学们从意象、意境、心境、炼字、修辞等几方面分组合作鉴赏其他几支曲子,并注意运用的手法及艺术效果,在课堂上交流。例:[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暮霭”、“夕阳”、“古道”四种意象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表现莺莺的惆怅和眷恋。离别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拓展:古诗词中运用这些意象写“愁”的名句。青山: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友人的身影如飞鸟从泪眼中消失,青山依旧伫立眼前,以其恒定提醒人的分离,倍添伤感与惆怅。)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古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赵企《感皇恩·别情》)夕阳: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烟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念去去

文档评论(0)

189****603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2235243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