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斑点状和斑片状病灶的MR.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鉴别诊断——与MS鉴别 1. 病灶分布不像MS多出现在脑室周围; 2. 容易累及灰质核团,尤其丘脑,MS很少累及; 3. 急性期增强所有病灶均强化,而MS新旧共存; 4. 发病多有诱因,病程为单时相;MS多五诱因, 多时相,反复发作。 (四)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 PML 病因:JC病毒和SV-40病毒感染,破坏少突胶质细胞髓鞘 主要见于全身性网状内皮系统疾病患者,如白血病、淋巴瘤、结核、SLE、结节病及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 50-70岁; 男多于女;常呈脑进行性多灶性损害征象 病理改变: 白质广泛性多发性脱髓鞘改变,分布不对称。 MRI表现: 病灶主要位于皮层下白质,多发;以顶枕区白质好发; 开始病灶较小,圆形或椭圆形,动态观察病灶进行性增大; T1低、T2高信号; 多数不强化; 晚期脑萎缩。 鉴别诊断—— MS PML病灶位于皮层下白质,MS多在脑室旁; 病灶常分布于顶枕区,并进行性增大; 临床进展迅速,预后差。 Images in a 41?2-year-old child with MLD. (a) T2-weighted MR images (5,520/128) show extended areas of demyelination, especially in the central white matter (arrow). (b) Corresponding ADC images with slightly increased ADC values in the peripheral parts of demyelination (open arrow on image at left) and decreased ADC values in the central white matter and in the corpus callosum (solid arrow). 脑白质斑点状和斑片状病灶的MR 诊 断 MR diagnosis of punctate and patchy lesions in the brain white matter 一、概述 1.脑白质解剖 三类: 联络纤维:弓状纤维、钩束、上纵束、下纵束、扣带 连合纤维:胼胝体、前连合、穹隆连合 投射纤维: 内囊 上行:丘脑前辐射、丘脑中央辐射、丘脑后辐射、 视辐射、听辐射等 下行:额桥束、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顶桥束等 脑实质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细胞体 细胞突 树突 轴突(轴索) 星形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 灰质:神经元、树突 白质:轴索 由有髓神经纤维构成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包含类脂质、蛋白质 CT平扫:低密度 T1WI:白质信号略高 T2WI:白质信号略低 二、髓鞘的发育 脑白质髓鞘形成于胚胎7~9月开始, 2岁内发育迅速,其后速度减慢,直至成年。 按一定规律发育,通常从尾侧向头侧(脑干——小脑——大脑),从背侧向腹侧,从中心向周围,感觉神经纤维先于运动神经纤维。 出生时:仅内囊后肢、桥脑背侧、小脑脚等区域出现髓鞘的发育和形成,表现为T1高,T2低信号;其他区域中,白质在T1WI上表现为信号低于灰质,T2信号高于灰质。 在12个月左右,出现等信号变化。 三、白质内斑点状或斑片状病灶 (一)老年脑 (二)缺血性脑血管病 (三)脱髓鞘疾病(获得性髓鞘脱失) (四)髓鞘形成不良性疾病 (五)中毒 (六)其他 一、老年脑 与年龄相关的脑萎缩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PVS扩大) 白质疏松症(LA) 颗粒性室管膜炎 锥体外系灰质核团铁质沉积 淀粉样血管病 CAA 1、血管周围间隙扩大(PVS扩大) PVS:即Virchow-Robin间隙,是伴随穿支动脉和静脉、覆盖软脑膜、充满间质液体的结构,与蛛网膜下隙不直接相通; 扩大的PVS常发生在基底节、中脑、半卵圆区、皮质下白质; 扩大的PVS是病理状态:慢性缺血和动脉硬化是主要原因; MR表现: 大多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含液囊肿,直径 不超过5 mm,簇状分布; 信号在各种序列上均与CSF一致; 周围结构信号大多为正常; 不强化。 2、颗粒性室管膜炎 侧脑室周围(尤其前角)结构较疏松,老年人更明显,甚至表现为空泡状结构、水分增多,室管膜广泛脱失和破坏,继而影响CSF过多的在脑室周围潴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6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