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毒感染与免疫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干扰素 interferon, IFN 概念: 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 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等多种活性作用的糖蛋白 诱生剂:病毒、细菌内毒素、poly I:C 等 性质:小分子糖蛋白,56℃30min灭活, pH2-10稳定 有一定抗原性 * * 分型 T淋巴细胞 成纤维细胞 白细胞 产生细胞 弱 强 抗病毒 强 弱 抗肿瘤 强 γ Ⅱ (免疫干扰素) β 弱 α Ⅰ 免疫调节 抗原类别 型别 * * INF抗病毒活性: 不直接灭活病毒,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ntiviral protein,AVP)发挥效应 作用迅速,感染后数小时即产生 AVP是酶类,故作用无特异性 * * IFN的诱生和作用示意图 * * AVP种类及作用: ①腺嘌呤核苷合成酶(2’-5’A合成酶):激活细胞内核酸酶,降解病毒mRNA ②蛋白激酶(PKR):使病毒蛋白转释超始因子磷酸化,阻止病毒蛋白质合成 * * 干扰素抑制病毒蛋白翻译的两种途径示意图 激活核酸酶 * * 间接性、广谱性(非特异性)、种属特异性、 早期中断病毒复制,阻止感染扩散 抗病毒作用特点 抗病毒作用意义 抗病毒免疫 * * 抗肿瘤 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有丝分裂 去除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使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 免疫调节 增强或抑制抗体形成及细胞免疫(依剂量和反应条件不同) 增强Mφ 、 NK 、CTL功能,促进IL分泌 干扰素的其它作用(INF-γ) * * NK作用特点: 非MHC限制性、非特异性 ADCC作用、清除病毒感染靶细胞 INF-γ可激活NK细胞活性 抗病毒免疫 NK细胞 * * 二、特异性免疫 按种类:IgG IgM IgA 体液免疫: 按功能: 中和抗体、 血凝抑制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内部抗原抗体 抗病毒免疫 外部抗原抗体 * * 外部抗原 内部抗原 * * 血凝素 * * 中和抗体: 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能与细胞外游离病毒结合,阻止病毒吸附易感细胞,消除病毒感染性 IgG、IgM、S IgA 作用机制: 直接封闭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病毒抗原表位 改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病毒吸附、侵入易感细胞 * * 血凝抑制抗体: 针对病毒包膜上血凝素 刺突的抗体,可消除病毒感染性 补体结合抗体----非中和抗体 病毒内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一般不能中和病毒、清除感染;但可作为血清学诊断的标准 * * 体液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作用: 中和抗体---清除血清中游离病毒,阻止 感染发生,防止感染扩散 预防疾病、阻止扩散 非中和抗体---近期感染指标, 病毒感染诊断 * * 细胞免疫: 抗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CD8+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 特异性直接杀伤感染病毒的靶细胞 CD4+T细胞 (Th1) 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发挥细胞免疫效应 * * * *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过程示意图 * * 免疫病理损害: 迟发型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病毒为细胞内感染的微生物 清除感染病毒的靶细胞, 彻底清除病毒感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 抗病毒免疫 * *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 供分离病毒、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 血清学诊断的标本: 原则:1.尽早采取:发病初期、采取急性期 2.部位适宜:由感染部位采取 3.冷藏速送:装有冰块或干冰的容器内 防止病毒灭活 双份血清,4-20℃保存 * * 病毒材料采集与检验结果的关系 采取标本的时期 检查病毒及其成分 测定抗体 潜伏期及前驱期 刚发病或急性期 恢复期及康复期 较难查见 最多查见 很难查见 未增多 未增多或增多不明显 明显增多 (常超过4倍) * *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温度: 病毒在pH5.0以下或pH9.0以上迅速灭活 射线: 大多大多病毒耐冷不耐热,但有例外的,如HBV等 pH: γ射线,χ射线,紫外线多能使病毒灭活 * * 化学因素: 氧化剂,卤素及其他化合物有灭活病毒的功能 脂溶剂 可破坏有包膜的病毒 酚类可 除去病毒衣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