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赏析诗歌的常规方法。
【教学重点】
1.筛选意象,表述诗歌所绘之景。
2.结合写景和抒情的句子,表述诗歌所抒之情。
【教学难点】
结合诗歌内容,准确、规范、生动地表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步骤与教学过程】
一、抒情性导入,把握结构,分离景与情
1.抒情性导入,营造赏析诗歌的氛围。
安史之乱结束四年之后,各地军阀又乘时而起,为争夺地盘而混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这年秋天,年事已高的大诗人杜甫仍然在漂泊流浪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压在诗人的心头。为了排遣这些郁闷,这一天,诗人登上了水急风大的瞿塘峡口。
2.分离景与情,找到突破口。
▲问题1诗人登上高处后,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集体读两遍诗歌后,回答这三个问题。(集体朗读诗歌两遍)
明确了这三个问题,也就明确了本诗的结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老师点拨:人常说,“诗言志,歌咏情”。这句话不是说诗只能言志,歌只能咏情。这是一个互文的句子,是说诗和歌都可以用来“言志抒情”,同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写景抒情成为诗歌一大特色。在赏析诗歌时,分离出写景与抒情的句子至关重要,这是赏析诗歌的突破口。
二、利用意象,准确描述景物特点,同时揣摩景中蕴含的感情色彩。
1.找意象,随诗入境,准确描述景物特点。
诗词的写景部分,常常构成一幅美的画面。
▲问题2如果把《登高》一诗的前两联看成是一幅画面,请同学们说说画面中有哪些内容?(全班同学讨论)
听到的:风急、猿哀。
看到的:天高、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长江。
▲问题3请同学们结合以上景物,运用联想、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在练习本上描述这幅画面,结构为分总式。(给足时间,由语言功底好的同学来作示范)
(分)瞿塘峡口秋日天高气爽,猎猎多风,峡中不断传来猿的哀鸣之声,诗人的视线由高处转向江中小洲。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下,有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更远处,无边际的落叶萧萧而下,长江水滚滚而来,奔流不息。(总)首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秋天的气氛。
2.揣摩景中蕴含的感情色彩,结构为分总式。
(分)首联:呈现凄清之状。颔联:叶落而天下知秋,一年又将尽。长江水一泻千里,逝者如斯夫。“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老师点拨:写景必有景物对象,筛选这些对象就是筛选意象的过程;分析、组合这些形象,并揣摩这些形象的感情色彩的过程,正是分析意象、组合意象、随诗入境的过程。树立“意象”意识,就可以深入走进诗歌内容。
三、结合诗句,揣摩后两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即所看后的所想
1.▲问题4请同学们找出三、四联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
这些字眼是:悲、独、苦、恨。
2.分析三、四联,揣摩其中蕴含的感情。
颈联: 万里 —————言飘泊之广
百年 —————谓人生有限(此处专指暮年)
独登台 ————表明诗人孤独在高处远眺
常作客 ————指出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尾联: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加上因病断炊,悲愁就更难排遣了。
3.分析二、三两联的联系,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无限悲凉,溢于言外。
△老师点拨:通过找字眼,可以直接看出作者的一些情感,结合诗句,才能揣摩出更细腻的情感。比如:你粗看看出了思乡之情,结合诗句,可能体会到“苦涩、无奈”的思想之情。确立赏析诗词结合诗句,才能做到有理有据。表述采用分总式,表述就显得更规范。
四、集体朗读,综合情与景,诗意概括全诗(可用填空形式)
1.体会赏析诗歌的“个性化”语言。
看下面两段赏析文字,体会这种个性化语言。
示例1: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地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是作者的想象,二者互相衬托,是谓虚实相济。
示例2: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
△老师点拨:诗词的语言是美的,赏析的语言也是美的。这种语言功底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同学们只有树立这种语言意识,不断练习,写出这种个性化的赏析语言不是没有可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船用螺旋桨急冷铸造技术.pdf VIP
- 降低crrt非计划下机率成果报告书.docx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高教社2024版课件合集-第十讲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明朝时期)+第十一讲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pptx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一讲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pdf VIP
- 船用螺旋桨.pdf VIP
- 结核病区消毒隔离护理管理规范.pdf
- 202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pptx VIP
- 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大讲堂课件.pdf VIP
- 造价咨询设备配备方案.docx VIP
- 船用螺旋桨.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