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习惯.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少先队员应养成良好的习惯 《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要坚持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方式,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在大自然中体验,使他们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转化”即“外化”。外化就是“从内部的、智力方面的动作向外部的以运用实物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动作的转化”,简单的说,就是从人的内部精神向外部的行为动作转化。就思想道德形成而言,外化就是把已经内化了的思想观点、道德观念、道德情感等自主地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行为。行为的外化包括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意志的增强和道德习惯的养成。 《实施意见》指出:“少先队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以通过反复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外在标志和落脚点。”正如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党中央也多次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小学从习惯入手”,“初中加强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品格修养”。 所谓习惯,就是由于反复体验和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自身需要的一种行动方式,它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为。从生理机制上来讲,习惯是一种后天形成的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与动力定型,它是由于多次的重复,使一定的情景和个体的某种行为,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巩固的暂时的神经联系。当个体受到同样的情景刺激时,就会自然地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所以,人们把习惯称谓“第二天性”。 习惯具有后天性的特点。习惯不是由遗传得来的,它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习得的。从生理机制来讲,习惯又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如少年文明礼貌的习惯是通过人际交往形成的,遵守集体纪律的习惯是在集体生活中形成的,等等。了解这一特点,可以使我们广大少先队工作者和辅导员重视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充分发挥主体实践的能动作用。 习惯具有稳固性的特点。习惯越是经过多次重复,越是因得到强化而不断地趋于定型稳固,某种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了解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更加认识到形成良好习惯的意义,良好的习惯形成以后,可以伴随儿童的生活,促进其成长;同时也要十分防止不良习惯的形成,因为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会给教育改造带来困难。 习惯具有自动性的特点。习惯是行为方式的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自动地进行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活动。也就是说,某种行为习惯形成以后,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即可进行。 习惯具有情绪性的特点。行为习惯的进行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如能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人,遇到不卫生的景象便会厌恶;能自觉遵守纪律的人,偶尔迟到一次便会感到不安。因此,在培养良好习惯时,要利用这一特征,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来巩固和强化良好的习惯。 习惯还具有情境性的特点。习惯形成后,它总是由一定的情境而启动的。也就是说,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那种场合,这种习惯就会表现出来。如有的儿童对劳动的态度在校内和家中会截然不同,这说明习惯受情境所制约,环境影响着习惯行为的迁移。所以,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其行为习惯泛化,在各种场合实践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摆脱单一情境刺激的状况,从而达到巩固良好习惯的目的。 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动地体现在人的行为中,成为人的不可缺少的东西,甚至会影响人的一辈子。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只能靠不断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生活实践才能形成。“行为习惯从小培养”,少年儿童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少先队要把对少年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对少年儿童的“人生最大的指导”,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帮助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致力培养少年儿童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方面关系的17种行为习惯。我们一是要按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分阶段有层次地明确行为习惯的要求。对行为习惯的要求应简洁明了,富于儿童气息,如:人与人的关系,要求“不给他人添麻烦”、“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自然,要求“亲近自然”;人与自我,倡导“我能行”、“太好了”等。二是要教育少年儿童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引导他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聚沙成塔”,逐步积累,终成良好习惯。三是要发挥少先队教育优势,以体验教育的思想精心组织各类教育活动。比如,利用少先队组织的各种岗位,进行日常性的岗位服务活动;创设各种阵地和岗位,开展角色体验活动,在反复的训练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创设情境,刺激和强化行为习惯的形成,影响行为习惯的迁移。 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一方面要将行为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