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遗产保护的技术与工艺.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特性 1、沉浸性 过去人们只能从外部去观察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而有了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沉浸到计算机系统所制造的虚拟环境之中,参与者具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2、交互性 过去人们只能通过鼠标、键盘与计算机环境中的数字化信息发生交互作用,有了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利用传感器数据头盔、手套、眼镜等与多维化的信息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3、想象性 过去人们只能从以定量计算的结果中得到启发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者相结合的环境中得到启发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这些都强调了人在虚拟世界中的主导作用。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状况 国外情况: 国外技术应用于建筑与建筑遗产保护领域开始的较早,也有了许多成果。目前已经完成了德国以及中国的兵马俑等虚拟模型的制作。1995年,第一次虚拟世界遗产会议在英国召开,主题是“虚拟庞培古城”,1996年第二次虚拟世界遗产会议也是在英国召开,在会上演示了虚拟巨石阵。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利用三位扫描仪对文物进行扫描,将其立体色彩数字模型送到虚拟现实系统中,建立了虚拟博物馆。 “ ” “ ” 建筑遗产保护的技术与工艺 建筑遗产保护的传统技术与工艺 1.大遗址保护的具体措施 2.古建筑中破损构件修复 3.建筑“局部复原”和构件“局部更换”。 大遗址保护的具体措施 由于我国遗址发掘现场包括夯土地面、柱础,传统砖铺地面等都无法完全适应露天保存的方法,完全照搬西方的“现状保存”几乎不可能。为了实现遗址保护中最核心的原则“原位保存”原则的要求,我国有关遗址保护的措施研究正逐渐升温。在对遗址的保护方法上一般多采用建造遮棚,覆盖物,及建造博物馆等方式。例如:秦始皇兵马俑遗址保存;陕西半坡村人类古遗迹博物馆等。 这方面日本创造了一种“覆土保存法” 。即,经过发掘的遗址仍然以土将其覆盖,采用“复制品”进行展示,这样解决了遗址保护问题,又满足了参观需要,具有东方特色。 在唐代大明宫麟德殿等建筑遗址保护工程中已经采用了类似方法。即在夯土遗址表面一5cm细沙作为隔离层,再用土覆盖0.5m作为保护层,上面依据考证结果建造复原台基。这样不仅保护了遗址,而且体现了研究成果。 秦始皇兵马俑遗址 陕西半坡村人类古遗迹 古建筑中破损构件修复 1. “以旧换新”原则 本着“以旧换新”原则,古建筑中破损构件在维修过程中基本予以更换,即使有诸如“墩接、挖补”等手法保留部分材料,但是建筑表面被重新着色油漆,要求看上去如新的一样,历史痕迹不予保留。在修缮过程中也没有对原来建筑结构、材料、工艺等采取刻意的保留措施。所以在经历了多次维修之后,往往造成对原来建筑形态、构件的改变,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改良,有些可能是某种程度的破坏。以杭州六合塔的屡次维修为例,最初吴越王的九级塔在宣和年间被毁后,后期重建的只是七级。 2.原址重建 还有一种完全使古建筑“焕然一新”的方式就是对古迹的“原址重建”,特别是民间建筑的原址重建行为。针对那些己经完全毁坏或毁坏严重的历史古迹,如果没有保存下来图纸资料,很多时候只有依据历代文学作品的描述、碑文、民间传说等文献资料和有限的图片资料如书籍画册、石刻浮雕等作为重建的依据。而且中国古代的重建工程,为了表示对前代的追思和宏扬,复建建筑规模和繁复程度往往并不依原样,反而结合当时朝代建筑技术的水平和经济实力尽可能的加大建筑规模,在建筑装饰和构件制作上日趋繁复富丽。在著名的宋代文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滴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唐代以前它只是一座两层木结构建筑,在宋代以后则变成三层木结构。目前的岳阳楼乃是清光绪六年重修之作。图4.5所以,这样的重建方式最终使维修工程基本上变成了新建工程。 古建筑的“局部复原”指证据确凿可以准确进行的复原修复。构件“局部更换”指对于现状古建筑局部构件损坏严重到必须进行更换,才能满足建筑基本功能要求、结构支撑要求以及和形态要求的构件更换。 如由于古建筑经过长期的自然侵蚀或人为损害,原建筑构件或结构局部有所损毁,或半边缺失的,一般发生在建筑物的屋顶,角部或山墙等处。在更换、修复中应依据“原状”进行更换,也就是采用原来的材料和工艺技术。 建筑“局部复原”和构件“局部更换”。 建筑“局部复原”和构件“局部更换”是以当代西方遗产保护中对真实性价值的理解为基础,它既要求保持建筑现状形态,更加重要的是以具体的保护技术与方法保持现状。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更加普遍的推广意义。它的适用对象包括以下三种: (一)对于那些初建原状已无可考或是一时还难以考证出原状的时候所采取的措施。 (二)是由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